云台观

更新时间:2024-07-23 19:43

云台观,原名佑圣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安居镇,始建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为四川省第二大道观。

历史沿革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道人赵肖庵人山。

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建大殿三间;嘉定七年(1214年),取名佑圣观。

从宋历元到明,因兵燹毁废。

明永乐十一年至万历十九年(1413~1519年),奉敕大建宫殿,全观重建殿堂13重。

清代,多次扩建和培修。光绪十二年(1886年),失火将前殿及拱宸楼烧毁,是年附近绅耆捐金培修,历五年竣工。

建筑格局

云台观由坐南向北的三重四合院相连而成,均在中轴线上。明代建筑有玄天宫、青龙白虎殿、圈拱门、三合门、石华表和玉带桥,清代建筑有香亭与钟鼓楼、藏经楼与朝经阙、降魔殿、灵官殿、九间房、城隍殿、观音阁、长桥亭、云台胜境坊和三皇观,加上其附属房屋,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占地面积15127平方米。

主要建筑

玄天宫,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重修。面阔五间24.9米,进深四间,脊高10米,面积420.51平方米。

降魔殿,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面阔五间26.2米,脊高12米,建筑面积524平方米。

玉带桥,上山第一重建筑,明正德三年(1508年)建,长12.8米、宽5.2米、高4米,蹬上刻浮雕龙形,造型生动活泼。

云台胜境坊,始建于明正德,复建于清初。长9.2米,高10.5米,前后檐口距3.2米。

三合门,第一重四合院前门,建于明万历十六年。面阔16米,进深2.35米,脊高5米。

文物遗存

云台观现内存有明代万历十七年的铜钟、铜鼎、匾对、云台胜境墨稿以及颁赐的各类经书30余种1000余券,四十二年的《圣谕》和乐笏、尚方宝剑等。

历史文化

据《云台观碑记》:云台观为赵肖庵开创。原名佑圣观。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九月九日,赵肖庵于此升隐(去世),后钦封“妙济真人”。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钦差太监锦兴、锦衣卫千户龚清到云台修醮。十年,遣内宦造金玉帝像、帐幕纹炉、府花爵盏恭诣云台朝谒。先建拱宸楼,阶下一台名曰“玉玺”,命工于玺上建八角楼,题额“天乙阁”。正德十一年(1516年),又遣官修治。正德十五年(1520年),钦赐绿幡二首,上书“大明皇帝喜舍玉幡”张挂观中。肃王命铸渗金帝像一尊,执旗旅行袋、捧剑、灵童、玉女、温、关、马、赵、灵官10像,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遣官送观安放。明清两朝曾培修十余次。

传说一

诸葛亮在此巧设“七星灯”,在圣母山后侧传闻中诸葛亮巧设“七星灯”的地方,在这块不大的土坪上有7个不太显眼的洞眼,周围冷冷清清。据当地流传下来的说法,在三国时期,蜀国刘备军队进入潼川府(今三台县)驻扎妻王城(今妻江镇),诸葛亮在附近选址准备建都。一日登圣母山(云台山)观其周围山势,发现其乃“九龙捧圣”之宝地。遂中意此地,乃布玄阵于山顶并摆设“七星灯”,为建都提供条件。忽一日听闻人语对谈之声于印台之顶,故大功未成。

传说二

玄天宫大门音鸣之奇,玄天宫乃云台观的正殿,建筑恢宏华丽,殿门前滚龙缠柱,金童系红绫骑于其上。其大门相传为战国时鲁班所造,甚为奇特,开关门时有奇特音鸣,自古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左手开门金鸡叫,右手关门凤凰鸣。”据殿内傅道长讲,此门过去声传数里,音若洪钟,在“文革”年间大门曾遭拆除,现在音律受损,音韵欠佳。

传说三

百年来大殿纤尘不染,在圣母殿殿内极为洁净,不见一点尘埃。据傅道长介绍,此殿长期以来甚少打扫,但灰尘却很少看到,檐下多年来没有一丝蛛网,其殿色彩仍华丽醒目,自己当主持数十年来,一直探究仍不得其因。传说此殿乃“避尘珠”所致。大殿天花板上游龙出海图案耀眼夺目,另有3条立体雕刻的蟠龙,口含“避尘珠”效力非凡,在解放后被盗。傅道长称,此珠虽然被盗,效力却仍显于世。

传说四

三颗神秘的菱形图形在玄天宫殿顶中央有3颗神秘的菱形图印,在阳光照耀下,会反射到空中3丈之高。图印中央一颗略大,两边的稍小,突然望去,宛如天放豪光,令人赞叹不已。这3颗图印之迹困扰了不少建筑专家与考古专家。据观内道长介绍,当年因怀疑此乃玻璃瓦所致,故专门请工匠搬开3颗菱形图印的青砖,与别的青砖比较,却发现与其他青砖并无异样。

保护措施

1981年5月,云台观被三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云台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云台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安居镇。

自驾:从三台县出发经G247—三象路—安郪路—云台观,全程大约43千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