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将军

更新时间:2022-05-06 21:03

上大将军,官名,此职最早见于三国吴国,乃孙权于黄龙元年置。“上大将军”之职并非汉制,而是其独创。“吴于大将军之上复置上大将军”。

词语简介

这是为了表彰陆逊的功绩并进一步提高他的官职而新设的。上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除陆逊外,吕岱施绩曾任此职(赤乌九年二月,吕岱以镇南将军迁上大将军。永安元年,施绩骠骑将军迁上大将军)。后世亦有相似之例,如北周亦设此职,或唐高祖李渊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殊功,故封其为“天策上将”。

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为虚职,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吴设丞相、大司马(另有左、右大司马)、上大将军,其中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大司马之下。

吴国将军名号: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綝丁奉孙震

史书记载

文献通考》卷五十九·职官考十三:“魏黄初中,又有上大将军,以曹真为之(吴亦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

吴志三公宰辅表

三公宰辅年表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

上大将军:陆逊。《三国志·陆逊传》:“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

大将军:诸葛谨。《三国志·诸葛瑾传》:“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

赤乌七年(公元244年):

丞相:陆逊。《三国志·陆逊传》:“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

赤乌九年(公元246年):

上大将军:吕岱。《三国志·吕岱传》:“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迁上大将军。”

大将军:诸葛恪。《三国志·诸葛恪传》:“会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

左大司马:朱然。《三国志·朱然传》:“赤乌九年,迁左大司马。”

右大司马:全琮。《三国志·全琮传》:“赤乌九年,迁右大司马。”

建兴元年(公元252年):

大司马:吕岱。《三国志·吕岱传》:“孙亮即位,拜大司马。”

太平元年(公元256年):

大司马:滕胤。《三国志·孙綝传》:“及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吕据闻之大恐,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綝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

大将军:孙綝。《三国志·孙綝传》:“綝迁大将军,假节,封永宁侯,负贵倨傲,多行无礼。”

永安元年(公元258年):

上大将军:施绩。《三国志·施绩传》:“永安初,迁上大将军”

大将军:丁奉。《三国志·丁奉传》:“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凤皇二年(273年):

大司马:陆抗。《三国志·陆抗传》:“二年春,就拜大司马、荆州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