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凯

更新时间:2024-08-09 16:44

刘振凯,学者,《我的散文观》《难得清白》《万里江山来醉眼》的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散文 报告文学卷》第一主编。

人物简历

刘振凯(1941- ),陕西米脂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教育学院系统分会理事,秋瑾研究会会员。196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新疆工作40余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高校任教。1955年开始发表文学习作,先后参与了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材《中国当代百部长篇小说评析》(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新时期文学》(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析(上下册)》(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中国当代中篇小说赏析》、《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等书籍的编写工作。他是《新疆教育志》(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150余万字)主要执笔者,任副主编。

主要作品

在教学之余,发表了散文随笔以及文艺评论60余篇。在《文艺报》上发表《文坛“剑客”》等,在《散文》上发表有《我的散文观》《难得清白》。其中,《难得清白》一文入选《百味杂感——最受当代青年喜欢的精致小品》一书(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另外,还发表有《散文断想》《随感两题》《被亵渎的文明》《长歌当哭》《误读的尴尬》《游踪且伴翰墨香》《万里江山来醉眼》《胜景墨远观江南》《随感三题》《教育断想》《读书与阅世》《古老的评论文字》《我的读书观》《镜中见寿斑感言》《灯下偶拾》《情寄香港》《遥寄澳门》《永远的梁祝》《春兰气韵 秋水文章——读汪曾祺散文〈天山行色〉》《意境之美 思想之美——刘白羽散文〈昆仑山的太阳〉赏析》《题材广阔 写法多样——读碧野写新疆的散文》《对命运的诗意追寻:读丁朗的《复活者笔记》》《漫评雷茂奎散文〈母爱澎湃〉》《人生美的热情歌者:读高兴的散文》《平民情愫 雅正之声——读矫健的报告文学作品》《智性理趣 直抒胸臆——读刘肖无的散文》《用平实笔墨写平凡生活》《时代剪影 心灵信史——读新疆新闻记者的散文》《叩问历史 寻访激情——读新疆军旅散文》《漫评周涛散文〈河与沙〉》《文学审美价值与信史品格兼具——读李桦的报告文学作品》《沉甸甸的土地情结——吴连增散文印象》《隐秀柔美 平中显奇——谈高兴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性情文字 质朴情怀——读夏冠洲的散文》《生活除了冷酷还有暖意——艾青散文〈怀念天山〉读后》《心怀人民情系新疆——读王蒙写伊犁的散文》《沁人心脾的朴实美——谈〈回延安〉的艺术特色》《读〈上海夜歌(一)〉》《对一个伟大灵魂的敬奠——读〈春的颂歌——邓小平礼赞〉》《有真情方有真诗——读孔繁森的诗》《从诗文中读懂死亡》《鲁迅逝世七十周年祭》《有感于鲁迅先生的遗嘱》《还是鲁迅深刻》《潘金莲的命运》《随感九则》《阅读世俗》《“不亦快哉”十六条》《杂感八章》《学艺断想》《随感二题》《体味世俗(四则)》《我的副刊观》《听吴宓先生讲演》《大运河的骄子——记刘绍棠的一次谈话》《借物言志 尺幅千里——谈〈游褒禅山记〉的思想意义》等文章以及诗歌《我……(外一首)》《刘振凯诗二首》《母亲》《我渺小》《传统是一条河》《太湖记忆》《兰亭品书》《拜谒秋瑾故居有感》《静夜,与灵魂对视》等作品。论文《文坛“剑客”何其多》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编写专著《初中语文辅导》(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与人合作)。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卷本《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2006年5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修订版更名为《新疆当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系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主编《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散文·报告文学卷》。《文学评论文学翻译卷-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第二章《汉族批评家的评论》第五节《郑兴富、刘振凯、李光武、张明、艾光辉、钱明辉的评论》对他有专条介绍。

文学评论《人生美的热情歌者——读高兴的散文》,入选《新疆文学作品大系(1949-2009)·文学评论卷》,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出版;并入选《华夏60年文学精品丛书⑦:崭新的地平线》(上、下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年出版。

散文《随感九则》,入选《新疆文学作品大系(1949-2009)·散文卷》,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出版;并入选《华夏60年文学精品丛书③:天鹅湖之恋》(上、下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年出版。

文学评论《平民情愫 雅正之声——读矫健的报告文学作品》,入选《亚心文萃——2006新疆作家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出版。

散文《难得清白》,入选《百味杂感:最受当代青年喜欢的精致小品》,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

另有论文《试论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的悲剧特征》《〈渴望〉漫评》《一个悲壮的时代英雄——试析〈祸起萧墙〉中的傅连山形象》等。

出版图书

重要观点

论散文

散文的崇高使命是解读人生。在文学的大家族里,散文的解读人生,在形式上不同于小说、戏剧、电影。一般来说,它并不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理解人生、体味人生、说明人生,而更多的是向人们亮出自己的灵魂,直接倾吐对人生的看法,表示它的人文关切。散文的人生解读法和剖白心迹的抒情诗的人生解读法更相似些,二者的美学品格也更相似些。——《我的散文观

散文本是心灵化和审美化的结合。在散文中,倘若不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不注意审美价值的追求,都不会是好散文。——《对命运的诗意追寻:读丁朗的《复活者笔记》

真正的散文应该是对生活与生命的双重审视,是对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对生命的苦苦拷问。——《散文断想》

散文的气质就是散文家的气质。散文家应该是存在的诠释者、质询者。散文创作不但考验散文家的文字功力,也验证其情操性行。——《散文断想》

都说散文易学难工,有道理。散文本来就是芸芸众生们讲评人生的讲坛。可以高歌,可以婉唱,可以浅叙,可以深吟,可以大俗,可以大雅。我们可以从古代散文中读出古代才子们的美妙文心,也应该从当今散文中听到当代散文家们心灵的回声。——《刘振凯:学艺断想》

论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记录历史,抒写时代,与世纪同行的文学。——《平民情愫雅正之声——读矫健的报告文学作品》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报告文学是纪实的艺术。我们研讨问题的时候,大体上是把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画等号的。——《〈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散文·报告文学卷〉绪论》

论诗歌

诗是语言艺术,不管它的形式如何千姿百态,骨子里它总是在分析生活。——《刘振凯:对一个伟大灵魂的敬奠》

不是哲人难为诗。真正的哲人,都是富于诗心的。——《刘振凯:漫评〈河与沙〉》

谈文学评论

当年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那些评论,既是文学的,又是哲学的,也是史学的。那是古老的评论文字,今日的文学评论,也正是这些评论文字的历史的发展。不同的是,过去的那些评点多是言简意赅,十分精到,时下的评论家们却动不动就写它个千言万语。——《古老的评论文字

谈文学创作

其实,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华,而难于实。在艺术创作中,无技巧的技巧,则是最高的技巧。武林中有一种说法:无招之招,是最神妙的武功,也是说的这一层道理。——《漫评雷茂奎散文〈母爱澎湃〉》

心正则笔正,笔正则文正。——《平民情愫雅正之声——读矫健的报告文学作品》

当我们考察一个作家的创作实践时,每每注意到,风格的形成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趋于稳定,常常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只能是他的作品,而不是其他宣言什么的。——《平民情愫 雅正之声——读矫健的报告文学作品》

作家是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的,神圣、光荣之至,下笔之前本当慎思。——《还是鲁迅深刻》

评书法艺术

(杭州岳王庙)忠烈祠悬仿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匾,这自然是英雄义士之书,铁划银钩,观之,犹闻“踏破贺兰山阙”的金戈铁马之声。——《胜景墨远观江南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自然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游踪且伴翰墨香(一)》

不同风格的书法家都会拥有自己的欣赏者人群。比如学人之书,李叔同有参透静谧之美,丰子恺的大璞不雕,周作人的平和如水,茅盾的神清骨爽,启功的字结体讲究,书卷气浓。——《游踪且伴翰墨香(八·续完)》

读文化

文化是一种民族的身份证。“文化的最后结果是人格。”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那就是民族性格。——《随感三题

我总钟情于打开典籍,抖落历史的烟尘,

历史老人的点拨使我把红尘看得很清很清。——《我……——静夜思絮录》

谈读书

读书的本质是感悟人生,敬畏生命。哲人有言,文学即人学。我以为,人文科学都是人学,甚至还可以把范围说得再大一点。——《我的读书观》

书籍是精神得以永存的一种物质。书籍承载着文明。书籍是人世沧桑的记录。书籍,是爱的家园,心灵的憩园,美的方舟。——《读书与阅世

谈做人

我以为,清白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在这个物质欲望膨胀的年代,似乎精神在浊化,人格在矮化,世界在市俗化;在这个世态和人心都很浮躁的环境里,众人皆有的大变革时代的心理躁动难免会使你有些许的空寂、落寞与苍凉,此时,坚守清白绝非易事。假如你守住了清白,就是守住了你的人格,守住了你的尊严,守住了这个世界给你的一切光荣。——《难得清白》

我明白人各有志,圆者自转,方者自安,

人文品格的脱俗有如小舟逆水而行。——《我……——静夜思絮录》

人物评价

近年来,他(刘振凯)潜心研究散文创作理论,笔耕不辍,成绩斐然。他的散文评论,利用自己比较深厚的文艺理论和文学史知识的功底,加上丰富的创作实践的体会,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能以个人创作的甘苦得失去理解感悟研究对象,往往切中肯綮,准确到位,具有一定的深度。他的文学评论视野开阔,注重评论语言的锤炼,追求用语的准确性和美感,属于“学院派评论”,写作态度严肃,绝少率尔之作。(据《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文学评论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