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铄

更新时间:2024-03-04 17:55

刘铄(431年-453年9月17日),字休玄,小字乌羊,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四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兄弟。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刘铄是宋文帝第四子,生母为吴淑仪。元嘉十六年(439年),被封为南平王。

外历方伯

元嘉十七年(440年),刘铄被任命为冠军将军、湘州刺史、都督湘州诸军事。但他并未到湘州赴任,而是留在京师建康,以“领石头戍事”一职负责石头城(防守建康的军事要塞,在今江苏南京清凉山一带)防务。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刘铄改任南豫州刺史,并进拜右将军、加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豫州司州雍州秦州并州六州军事。后来,宋文帝裁撤南豫州,将南豫州并入豫州。刘诞又改任豫州刺史,领安蛮校尉,并获赐鼓吹一部。但他一直驻守在寿阳(治今安徽寿县),并未移镇悬瓠(豫州州治,在今河南汝南)。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宋文帝又进拜刘铄为平西将军,但刘铄却辞而未受。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南侵豫州,围攻悬瓠,但连攻四十余日未能破城。守将陈宪据城坚守,刘铄也遣军驰援。魏军最终只得撤围北归。是年,宋文帝大举北伐。刘铄也遣军参战,连取长社(在今河南长葛东)、小索(在今河南荥阳)、大索(在今河南荥阳)等城,进逼虎牢(在今河南荥阳)。后来,魏军大举反击,长驱直进,围困寿阳。刘铄命烧掉寿阳四周庐舍,凭借坚城固守,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魏荆州刺史鲁爽率宗族、部曲六千余人南奔汝南,命其弟鲁秀前往寿阳,向刘铄请降。刘铄遣驿马疾报建康。宋文帝将鲁爽安置在义阳(时属豫州,治今河南信阳),以鲁秀为刘铄的军府参军。

身处动乱

元嘉三十年(453年)正月,宋文帝将南兖州并入南徐州,并打算授刘铄为淮南都督,让他镇守盱眙(原南兖州州治,在今江苏盱眙),开创屯田。刘铄遂由寿阳入朝,但随后却被改授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领军将军,戍守石头城。就在这时,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濬在宫中行巫蛊之术,结果事谋败露,激怒了宋文帝。

宋文帝召近臣徐湛之江湛商议,表示要废黜刘劭的太子之位。江湛因刘铄是自己的妹夫,建议改立刘铄为太子。徐湛之则支持女婿随王刘诞。而宋文帝则属意于建平王刘宏,故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决断。刘劭为求自保,抢先发动政变,率东宫军闯入台城,弑杀宋文帝,并杀死徐湛之、江湛。他又取得刘濬的支持,便直接即位称帝。这一变乱史称元凶之乱。

刘铄此时正镇守石头城,麾下有兵士千余人。但他并未出兵攻打刘劭,反而对政变持默许甚至是支持的态度,因此被任命为中军将军、护军将军。当时,武陵王刘骏组织讨逆军,自江州(治今江西九江)顺江东下,讨伐刘劭。刘劭忙下令京师内外戒严,并命刘铄巡察防务、抚劳守军。不久,刘劭又复置南兖州,以刘铄遥领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

讨逆军前锋很快攻至建康城南的新亭。刘劭率军迎战,但却两战皆败,被迫退守台城。当时,刘铄与江夏王刘义恭都被挟持出战,一直跟在刘劭左右。刘义恭趁刘劭大败,单骑南奔,投奔刘骏。刘劭便让刘铄驻守东府城(扬州刺史驻地,战时置兵护卫台城),同时又命心腹加以监视,以防止其叛投刘骏。不久,刘劭又进拜刘铄为侍中、骠骑将军、录尚书事。

刘骏不久也进抵新亭,并在诸将拥戴下即位称帝,史称宋孝武帝。当时,刘劭已无力对抗刘骏,只得在宫内供奉蒋侯神像,祈求以神明之力除掉刘骏。他还命刘铄书写祝文,向神明报告刘骏的罪恶。是年五月,讨逆军攻入台城,擒杀刘劭。刘铄随刘濬逃出建康,却在途中遇到刘义恭,便向刘义恭投降,随其去见刘骏。刘濬被杀,刘铄则被迎入刘骏营中。

中毒身亡

刘骏讨平动乱,虽与刘铄关系素来不睦,却并未清算刘铄附逆之罪,反而进拜其为侍中、司空,以图尽快稳定时局。刘铄力辞侍中一职,仅接受司空之位,希望能消除刘骏的疑心,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刘骏在基本控制政局后,便命人在食物中下毒,将刘铄毒死,并追赠他为侍中、司徒,谥号穆王。时为元嘉三十年(453年)七月,刘铄亡年二十三岁。

主要影响

军事

主词条:元嘉北伐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发动元嘉北伐,三路并进。东路军由辅国将军萧斌、宁朔将军王玄谟、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等攻碻磝滑台等地,徐兖二州刺史武陵王刘骏率所部后继配合;中路军由太子左卫率臧质、骁骑将军王方回等攻许昌洛阳一带,刘铄率所部后继配合;西路军由雍州刺史随王刘诞攻关中一带。太尉江夏王刘义恭进驻彭城,统一调度三路大军。

中路军方面,刘铄命胡盛之、到坦之分兵攻打汝南、上蔡,会攻于长社。长社守将鲁爽弃城而逃。宋军攻克长社,随后命幢主王阳儿、张略进据小索城。魏将拓跋仆兰亲率两千步骑,兵出大索城,阻击宋军,却被王阳儿击败。到坦之进占大索,荥阳豪强郑德玄、张和纷纷起兵响应。仆兰被迫逃奔虎牢,到坦之率部追击。刘铄又命刘康祖率军支援到坦之,合军进攻虎牢。

中路军进展顺利,东路军却遭到惨败。北魏皇帝拓跋焘分兵五路,大举反击。永昌王拓拔仁率骑兵八万,自洛阳南进,连克悬瓠、项城,直趋寿阳。宋文帝担心刘铄被围,命刘康祖自虎牢撤军回防。刘康祖撤至寿阳附近的尉武,遭到魏军的四面夹攻,全军覆没。拓跋仁围攻寿阳,分兵袭扰马头、钟离等地。刘铄只得婴城固守,一直坚守到战争结束,最终保住了寿阳城。

文学

刘铄诗才颇高,未及弱冠便仿效东汉《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形式,作三十余首《拟古诗》,被时人誉为“亚迹陆机”,梁元帝萧绎则称“胜乎士衡”。现存仅有《拟行行重行行诗》、《拟明月何皎皎诗》、《拟孟冬寒气至诗》、《拟青青河边草诗》四首,全为思妇怀远之作,大体表现的都是缠绵悱恻、哀伤欲绝的情感,较之陆机拟古诗,表现感情更加大胆直接,突破了《古诗十九首》质朴、浅近的风格,继承了其情景交融的特色,有些地方更显哀艳之风。

据《乐府诗集》记载,刘铄在汉乐府相逢行》(亦名《长安有狭斜行》)中单独选取最末六句,自创新题《三妇艳》。“艳”是魏晋大曲中的音乐术语,指置于乐曲之前的序引之曲。这一新题在当时未受重视,但在齐梁陈三朝却备受文人的喜爱。文学大家如王融萧统沈约王筠吴均刘孝绰陈叔宝张正见等,都争相摹仿。

刘铄的整个青年时代都流连在日享尊荣的贵公子的得意生活中,因此早期许多诗作体现出的都是悠然自在的贵族公子的生活情态和心态,诗风轻巧灵动。但后期经受丧乱,诗作往往多身世之感,且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将刘铄与刘骏、刘宏并列,并评价称:“孝武诗,雕文织彩,过为精密,为二藩希慕,见称轻巧矣。”

书法

刘铄工于书法。唐代书法理论家窦臮在《述书赋》中列举南朝宋二十五位书法家,其中皇族刘氏共有刘铄与武帝刘裕、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明帝刘彧、海陵王刘休茂六人。他评价刘铄的书法称:“南平休玄,笔力自全。幼齿结构,老成天然。比夫鸟在鷇,龙潜泉。符彩卓尔,文词粲然。”

历史评价

鲁爽:“殿下以睿茂居蕃,文武兼姿,远迩钦倾,承风闻德。”

萧绎:“刘休玄好学有文才,为《水仙赋》,时人以为不减《洛神赋》;《拟古诗》,时人谓陆士衡之流也。余谓《水仙》不及《洛神》,《拟古》胜乎士衡矣。”

李延寿:“铄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与帝又不能和。”

胡三省:“铄为始兴王濬所挟而走,遇江夏王义恭乃降,非本心也。”

王夫之:“孝武以藩王起兵而受臣民之推戴,德望素为诸王所轻,不自安也,于是杀铄,诛义宣,忍削本支,以快其志。”

陈祚明:“南平飡服古风,颇饶秀笔,异于时趋。”

轶事典故

刘铄在元凶之乱中支持刘劭,直到台城陷落方才投降刘骏,因而心怀忧惧,以致经常半夜惊醒。一次,他从床上猛然坐起,对家人道:“我感到我的魂魄已不在我身体里了。”

人际关系

父母

兄弟

宋文帝共有十九个儿子,皆是异母所生。刘诞排行第四,有三个哥哥、十五个弟弟。兄弟十九人中,除三人早逝,长大成人者仅有五人得以善终(病逝),其余皆在宗室内讧中被杀。

妻妾

儿子

刘铄共有三子,应都是正妃江氏所生。前废帝年间,因江妃不从淫乱,俱遭杀害。

宋明帝刘彧及其子后废帝刘昱均曾挑选宗室袭封南平王,作为刘铄的嗣子,传承其封国(南平国)。

主要作品

刘铄著有文集五卷。《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有“宋《南平王铄集》”,《旧唐书·经籍志》则作“宋《南平王集》”。

刘铄现存诗作有《三妇艳诗》、《白紵曲》、《拟行行重行行诗》、《拟明月何皎皎诗》、《拟孟冬寒气至诗》、《拟青青河边草诗》、《代收泪就长路诗》、《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七夕咏牛女诗》、《歌诗》十首,收录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文仅《答移魏若库辰树兰》一篇,收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又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寿阳乐》九曲亦为刘铄之作,收入《清商曲辞》。

史料索引

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二·文九王》

南史·卷十四·列传第四·宋宗室及诸王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