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机制

更新时间:2023-05-26 22:16

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指价值规律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的内在功能和外在表现,它和其他市场机制一样具有自我启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结合和自我实现五大功能。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组成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一)供求机制。没有供给和需求,也就无所谓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主要指劳动力资源量与需求量的关系。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量,指进入劳动力市场可参与劳动力交换的劳动者的数量。影响劳动力供给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人口年龄构成及变化、社会劳动年龄规定、劳动力参与率等。劳动力的需求量,指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总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从宏观上看,有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宏观经济发展规模及水平、城市发展速度等;从微观上看,有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企业技术结构变化、企业经济结构与规模以及劳动力价格水平等。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是在“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不断由供求不平衡到平衡,由平衡到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其平衡状态是偶然的,而不平衡则是经常的。因此,如何保持劳动力供求的总量平衡,在依靠市场自身供求机制调节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测和监控,通过经济目标、政策及其他手段的千预,促成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二)竞争机制。有市场,就必然有竞争,这是规律。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主要是指劳动者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择业竞争与在业竞争,以及企业为求得优秀人才而进行的人才竞争。择业竞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之间为求得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展开的竞争。任何一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渴望能进入理想的职业场所以实现自我,但职业场所的相对有限约束,使劳动者只能通过在竞争中取胜才能如愿以偿。在业竞争,是在岗劳动者与不在业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如果在业劳动者不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就很有可能失去现有的职业。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不断变化、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对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有一定规模的失业大军,作为产业后备军给在业者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在业者不断去学习和努力工作,以适应技术变化的要求,以不断提高的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去面对谋职人员的挑战。不仅如此,现代市场经济中竞争的焦点是科技,而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从获利最大化的原则出发,用人单位也在为得到优秀的人才而展开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去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福利待遇,创造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劳动者既是经济人,同时又是社会人,其对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形成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动力。劳动者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也追求社会地位,期望社会对自己的劳动及其价值创造予以承认和肯定,得到评价和荣誉,把理想的职业和岗位看作是自己与社会结合,实现其理想和抱负的桥梁。

(三)价格机制。劳动力市场价格是评价劳动者素质、芳动能力及劳动效果的测量指标,也是自发调节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岗位之间合理配置的经济杠杆。劳动力市场价陪的基础是劳动力价值,它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产费用所决定。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围绕劳动力价值上下波动,其原因在于供求关系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劳动力供求状况决定工资,混淆了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区别。从总体而言,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和造成劳动力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主要原因。劳动力中场价格的经济意义表现在它既是宏观经济中劳动力流动的导向指标,同时也是劳动者个人择业的指示器;既是用人单位吸引优秀人才的手段,同时也是激励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加速器。劳动力市场正是在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有序的运动。工资上升,劳动力流人,供给量增加,竞争加剧,形成供过于求;工资开始下跌,劳动力流出,供应量减少,出现供不应求,工资又开始上升。在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中,完成循环往复的市场运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