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更新时间:2024-04-20 21:50

北京大学经2002年3月15日第451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北京大学经2004年4月20日第531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与“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结合,“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办学历史

为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中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教高[2001]6号文正式批准北京大学等35所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根据文件精神,北京大学经2002年3月15日第451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大学软件学院”。

根据教育部、科技部教高[2003]2号文件:关于批准在北京大学建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精神,北京大学经2004年4月20日第531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与“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结合,“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2003年12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期评估中,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综合评比排名第一,被誉为“示范中的示范”;2004年11月9日,学院荣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12月9日,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9月,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验收评估,评估结果为“综合排名第一”。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按照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按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运行的北京大学的新型学院,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探索多途径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实行运作企业化、办学专业化和后勤社会化,实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秉承北京大学“民主科学、兼容并蓄”的传统,坚持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坚持创新创业、坚持面向需求、坚持质量第一为建院宗旨。

学院于2002年3月成立,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两个学科(软件工程学科、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学科)、三个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北京)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程化基地)的综合性软件与微电子人才培养实体。,学院以培养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项目管理、电子与通信工程4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为主体。学院以脱产、在职的培养方式,发展形成了每年可为国家培养1000名左右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规模。

2006年6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验收评估,综合排名第一。2007年1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中期评估。“北京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 于2TBL_0TBL_04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于2TBL_0TBL_05年又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72号文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获准招收工程博士(电子与信息领域)。2012年正式招生,研究方向为:1、软件工程专业方向;2、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方向。

学术研究

学院建有微电子发展战略研究室、大数据技术研究室、智能计算与感知技术研究室,以及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此外,学院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知名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批联合实验室和联合创新中心。

微电子发展战略研究室

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促使我国从集成电路消费大国成为产业强国,深入研究集成电路产业与微电子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措施,在王阳元院士的主持下,依托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优势资源,于2005年4月成立了北京大学微电子发展战略研究室。

大数据技术研究室

北京大学大数据技术研究室依托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由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合作建设。大数据技术研究室源于2004年成立的数字化技术研究室,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室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6名,讲师4名,在校博士生15名,硕士生 30 余名,设有大数据系统与分析、大数据安全、情境感知服务三个课题组。研究室参加建设的科研基地包括: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网络与软件安全保障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上海2025大数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IBM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中心等。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现代服务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数字化技术研究室、信息系统研究室基础之上组建成立。研究中心的主题为情境感知服务,包括情境感知、感知服务、知识管理三大方向,涉及:软件工程、服务计算与智能、工作流、云计算、SOA、情境感知、物联网、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研究领域。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2012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建院十周年,提出了未来十年“面向产业,培养人才;面向需求,建设学科;面向领域,凝炼方向” 的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培养交叉型人才,促进学科建设,2013年8月学院在已有的12个系和40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成立软件技术与服务工程领域、微纳电子与嵌入式系统领域、金融信息与管理技术领域和新兴交叉领域四个学科组,以领域为核心,形成教学研究团队,全面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2016年,学院将学科进一步调整为软件工程与数据技术系、网络软件与系统安全系、集成电路与智能系统系、金融信息与工程管理系、数字艺术与技术传播系五个专业学系。

软件工程与数据技术系

软件工程与数据技术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软件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培养能适应产业和技术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软件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复杂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的理论、方法、技术及相应的支撑工具、平台与环境。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等工程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成为能适应软件产业和技术发展要求的研究、开发与管理人才。

大数据技术

主要研究大数据收集、交换、存储、分析、可视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及相应的支撑平台,包括大数据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与系统,大数据平台与云平台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增强技术和自动部署技术,面向智慧城市、医疗健康、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决策与精准服务。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据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大数据技术研究、数据平台构建、大数据分析和服务创新等工程实践活动的能力,成为适合大数据产业和技术发展要求的研究、开发与管理人才。

服务工程

主要研究服务系统开发、部署、运营与维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服务选择、发现、组合、推荐,情境建模方法、工具与执行引擎,面向智慧养老、智慧校园等领域的情境感知服务系统等。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服务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云计算、情境计算研究,情境感知服务系统开发,服务设计、实现、运营、维护等工程实践活动能力,成为适合现代服务业和技术发展要求的研究、开发与管理人才。

网络软件与系统安全系

网络软件与系统安全系面向国家安全需求、网络软件与系统安全发展需求、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系统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产品的市场需求,培养能适应产业和技术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

主要研究系统安全与数据安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基于可信计算的系统安全、基于密码学的数据安全、操作系统与虚拟化安全、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威胁分析、大数据隐私保护、云安全的可信服务、恶意行为检测与防御、系统安全与可信性评测等。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技术的研究,系统安全分析、设计与增强等工程实践活动的能力,成为适合网络空间安全需求的研究、开发和管理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软件安全

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应用密码学等基础理论,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安全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管理能力。学生有能力适应国家安全需求和计算机软件与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成为国家和行业急需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咨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网络与系统安全

掌握坚实的软件工程、应用密码学等基础理论,以及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等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从事网络与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管理能力。学生有能力适应国家安全需求和网络与系统安全保障产品的市场需求,成为国家和行业急需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咨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大数据与云安全

掌握坚实的软件工程、服务计算、应用密码学等基础理论,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系统安全与隐私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从事大数据、云计算系统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管理能力。学生有能力适应国家安全需求和大数据、云计算系统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产品的市场需求,成为国家和行业急需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咨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集成电路与智能系统系

集成电路与智能系统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侧重提高学生在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应用电子或新能源方面的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创新精神与国际竞争能力。

招生方向(北京):电子与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设计)

研究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和工程化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嵌入式产品工程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嵌入式系统设计、底层软件、中间件及硬件研究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学生有能力适应嵌入式系统产品市场需求,成为企业急需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智能硬件与系统芯片)

研究智能硬件的结构和技术特点,研究面向应用的SOC芯片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嵌入式软件和硬件开发技术基础,掌握软硬件硬件产品设计方法,特别是利用开源硬件平台进行产品设计的方法,具有SOC系统的设计能力。毕业后学生有能力适应智能产品的市场需求,为企业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应用智能产品的SOC芯片,成为企业急需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集成电路工程(智能系统集成技术)

研究智能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实现技术,以及智能系统的应用方法。重点智能移动系统、物联网以及智能控制 系统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智能产品分析、智能系统硬件设计、智能系统软件设计、智能感知 与计算等技术,具有智能系统分析、设计和集成能力,成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现能力的智能产品设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金融信息与工程管理系

金融信息与工程管理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金融服务业发展和工程管理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管理学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侧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创新精神与国际竞争能力。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方向致力于培养兼具金融和信息技术双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金融大数据、金融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学生毕业后可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科技方面的管理和研发工作。

创新与创业投资管理

创新与创业投资管理致力于培养创新与创业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企业的创新战略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新产品管理、组织管理、创新管理、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商业创新与金融战略等方面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创新创业工作,或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新创业方面的管理工作。

数字艺术与技术传播系

数字艺术与技术传播系面向数字艺术和语言方向培养交叉型、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数字艺术

主要研究数字艺术的创意、设计、交互、技术和相应的工具与环境。包括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新媒体艺术与技术、创意设计与工业设计等。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字艺术专业基础,兼具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作品轮训、研究实践和工作室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流程化方法、数字化技术等进行创作、设计和研发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和技术发展要求,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语言信息工程

主要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的方法、技术和工具。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语言学专业基础,兼具语言文化和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以及高级双语应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先进的翻译方法、翻译工具和资源从事科技翻译、技术文档写作、本地化与国际化服务工作,使其成为适应现代语言服务业和技术发展要求,既掌握语言文化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师资力量

按 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要求,本着建立高起点、国际化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目标,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希望建设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内外软件发展与需求、外语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聘请著名大学和企业的专家、教授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顾问,为学院的建设出谋划策。聘请著名大学和企业的专家、教授任系主任、客座教授等。发挥他们的专长,讲授课程。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师队伍将由国内外知名学者、国内外IT企业资深专家、北京大学校内教师组成。教师结构为:国内外专职教师占40%;国内外客座教师占40%;北大教师占20%。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占70%以上。年轻教师占2/3。国外专家、留学人员占1/3以上。

保障措施:建立客座教授制;与国外著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制度;邀请国际著名教授讲前沿技术;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与“中国国际人才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国际人才培训交流基地”;引进教员、教材、实现双向交流。

学术委员会

主 任:

王阳元

副主任:

陈 钟

委 员:

杨芙清、王新安、白志强朱青生李晓明何小锋、邵维忠、周锡令、俞士汶、梅 宏雷 明、郝一龙 张 兴

学位委员会

主 任:

杨芙清

委 员:

陈 钟、张兴、白志强、苏渭珍、吴中海、王立福、王千祥、刘晓彦、柳 翔、何小峰、张天义、郑强、樊铁 栓、黄斐增

顾问委员会

国际顾问:

许 濬、Richard Wirt, Angel Jordan, Hector Ruiz, Richard Larson, Nicholas Donofrio, Carl Chang

专业顾问:

陈永正、沈向阳、穆汗·库莫、邹贵华、王 玮、郑妙勤、朱 敏、王星耀

合作机构

政府合作: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 教育部软件学院院长联席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北京计算机学会

大学合作:

美国仁斯利尔理工大学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华盛顿大学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日本早稻田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管理大学

企业合作:

AMD亚 信 BEA BorLand 普天首信 中国电信 东方通信 香港即时 HPIBM INTEL 联想LUCENT Microsoft MOTOROLA NECORACLE 斯伦贝谢 SUN SYBASE Texas Instruments

学校领导

理事会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软件学院理事会在学校领导下行使对软件学院的领导和监督权利。

国际顾问委员会

聘请国际著名大学、知名IT企业的专家任顾问,对学院人才培养逐步与国际接轨提出咨询意见,拓展软件学院与国际交流渠道。

院学术委员会

聘请国际国内相关专家担任,负责研究、规划学科发展战略,指导学科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评估,认定教师任职资格等工作。

院学位委员会

聘请国际国内相关专家担任,负责学位论文的审定、审查并通过学位获得者的上报名单。

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国际国内相关专家担任,负责对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选修和素质教育进行指导。

院长/副院长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院长吴中海、副院长张光红、党委副书记姜淼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公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