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辍耕录

更新时间:2024-07-22 15:35

《南村辍耕录》简称《辍耕录》,是元代文学家陶宗仪创作的一部有关元朝史事的笔记,共三十卷,五百八十五条,二十余万字。

作品简介

举凡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皇家秘闻、历史文物、社会言情、小说戏曲、文字小考、诗词俚语、书画、碑刻、民间习俗、因果报应、神怪妖异,应有尽有。

《南村辍耕录》记载元朝典章文物制度甚多(亦上溯到故宋),特别对宫阙制度及各类建筑之位置、名称、室内陈设等记载详尽,此外如皇帝所用国玺、朝廷大典时用的玉斧、大宴时穿的只孙服、调动军马的龙虎佩、蒙古色目官员用来押字的刻名印以及舆车上用的纳石失(一种元代特有的织金锦)等,连尚食局使用的面磨因设计精巧也被记录在案。

《南村辍耕录》中有“叙画”、“写山水诀”与“写像诀”,在“彩绘法”中,记录了大量古代色名及其调合、使用方法。

《南村辍耕录》记载了许多文玩器用,如对古代青铜器、钱武肃铁券、本朝漆器工艺以及服饰来历的考证与记录,如对漆器工艺的记录,是古代最早的漆艺实录。对宋代学者叶真《垣斋笔衡》中有关官窑文字的转录等。

《南村辍耕录》记载了许多松江当地掌故及地方杂闻,比如对黄道婆将崖州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的记载,对浙西名园、浙西银工名匠的记录等。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元末,社会动荡,烽烟四起。此时,处于江浙交界的松江府相对安定,四方文人纷纷到松江躲避战乱,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前后,陶宗仪携全家避乱到华亭。陶宗仪隐居于此,躬耕陇亩,同时教授学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陶宗仪常常是“幅巾短褐”,独自放歌田园,不以劳作为苦,反以农耕为乐。“时时辍耕,休于树荫,抱膝而叹,鼓腹而歌”。劳作之余,每遇佳节良辰,举杯独酌,吟唱自己所作的诗,得意之时,拍掌大笑。他也常与当时华亭名人袁凯、邵享贞、孙道明等好友莫逆,或谈经论道,切磋学问,写诗填词;或坐船出游,徜徉于三泖九峰之间,品茶饮酒,逍遥其间。陶宗仪平时沉默寡言,一旦遇到知己朋友,谈论文章学问,则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至论古今人物,上下数千年,竟日不倦。”

每当种田空暇的时候,他到田边的树荫下歇息,想到一点东西,立即取出随身所带笔墨记下。当时纸价昂贵,陶宗仪吃穿尚且勉强,没钱买纸,他就拿树叶来代替纸,以后,他就将自己的治学心得及所见所闻,及时记在树叶上。写完一叶,便放在旁边的一个大腹敛口的瓮里;装满了一瓮,就埋在树下的土里。如此日复一日,积满了10多瓮树叶。转眼10年已过,陶宗仪把瓮里的树叶取出来,在学生帮助下,逐叶抄录整理;编撰成书,取名《南村辍耕录》。

作品鉴赏

寓言思想

在寓言《寒号虫》中,作者在记述完故事之后,有一段话点明寓意说:“唉!世人当中那些没有什么操守的人,通常不甘心埋没在家乡,一定要出人头地,炫耀一番。他得到了一点小小的名声,使亲戚朋友感到惊讶,便心满意足,进进出出都趾高气扬,认为世界上再没有超过自己的了;等到稍微遇点挫折,就马上好像丧家狗一样,俯首贴耳,摇尾乞怜,只怕人家不怜悯自己。这种人跟寒号虫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也实在可悲啊!”可见故事是讽刺眼光短浅、器小易盈、意志薄弱的庸人。“得过且过”语义双关,既是摹拟鸟的鸣叫声,又赋予了跟故事主旨相一致的含义。这个巧妙的用词,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句成语。现在,人们使用成语“得过且过”时,其主要含义侧重在胸无大志、敷衍了事。

艺术特色

语言

《南村辍耕录》的语言自然流畅、平易浅白,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相比同一时期其他文献的口语词,其书中的口语词是比较多的,书中保留了大量元代或元代以前使用的口语词,研究《南村辍耕录》口语词可以进一步了解那个时代口语词的产生和特点。

词汇

《南村辍耕录》中借用了许多蒙语词,《南村辍耕录》中蒙语借词有:站、歹、袍、拔都、固姑、答纳、只孙、怯薛、顾姑、答剌、兀颜、浑不似、答剌罕、云都赤、乌刺赤、昔宝赤、巴而思、木乃伊、乌古论、乞石烈、女奚烈、云都赤、昔宝赤、畏兀儿、巴而思、哈八儿图、朵儿别真、忽神忙兀歹、歹颜不花歹、阿大里吉歹、朵里别歹人怜,等等。分析这些词能更清楚明确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也可了解蒙语借词成词的规律、结构及衍生轨迹。

学术价值

历史学

这部书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料,有掌故、典章、文物,还论到小说、戏剧、书画和有关诗词本事等方面的问题。书中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较为真实,为研究元代社会状况及回族、维吾尔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素材。本书实际上是部笔记,“凡六合之内,朝野之间,天理人事,有关于风化者,皆采而录之”。书中所记的史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尤其是上海地区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有关黄道婆的生平及她为发展松江棉纺织业所做的贡献,《松江谣》《不平诗》《率使来谣》等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民间歌谣,极为珍贵。特别是书中大量的戏曲史料,是现在研究金代院本(戏剧的代表样式)的唯一史料。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史料方面。陶宗仪记载元朝典章文物制度甚多(亦上溯到故宋),特别对宫阙制度及各类建筑之位置、名称、室内陈设等记载详尽,此外如皇帝所用国玺朝廷大典时用的玉斧、大宴时穿的只孙服、调动军马的龙虎佩、蒙古色目官员用来押字的刻名印以及舆车上用的纳石失(一种元代特有的织金锦)等,连尚食局使用的面磨因设计精巧也被记录在案。书中对元朝职官制度的记录,也是研究元代的官工业体制的重要史料。

在文玩器用方面,陶宗仪涉猎甚广。如对古代青铜器、钱武肃铁券、本朝漆器工艺以及服饰来历的考证与记录,都是研究古代工艺的重要史料。如对漆器工艺的记录,是古代最早的漆艺实录。对宋代学者叶真《垣斋笔衡》中有关官窑文字的转录,亦是陶瓷学家研究两宋官窑瓷器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

陶宗仪长期生活在松江,《南村辍耕录》对当地掌故及地方杂闻方面也颇有涉猎,比如对黄道婆将崖州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的记载,对我们研究棉纺织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浙西名园、浙西银工名匠的记录等,处处可见作者的博学广闻。

语言学

《南村辍耕录》在语源研究及汉语词汇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词典中,《南村辍耕录》词作为首证者有不少,如:红契、宣发、焰段、卦姑、发烛、究竟、重台,浑不似、乌蛋户等。当代《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历史辞书考查《南村辍耕录》中的用词,补充了一些未收的一些词或义项,同时提供某些词条的较早书证,为辞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民俗学

《南村辍耕录》中记录了很多反映元代礼仪风俗的词语,如卷十六《陶氏二谱》中“朝服”指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卷十八《报鞋》中“皲鞋”指流行的无跟拖鞋;卷十四《妇女日娘》中“花娘”是元代京都对妓女的称呼;卷十五《高丽氏守节》中“收继”是当时的一种婚姻制度; 卷十七《传席》中“传席”指元时婚俗中新妇进门的仪式;卷七《屈戌》中“屈戌”是用于锁门闭户的一类较小的铁圈套,等等。

另外,卷十五《妖异》记载了至正辛卯年夏天,松江、嘉兴、吴江三地出现的奇怪事情;卷二十二《西域奇术》记载了回回医官治疗头疼的独特方法;卷二十三《扬州白菜》记载了至正丙申丁西年间,扬州在经历兵焚后屋址地偏偏生长出了重量异常的白菜事件;卷二十八《嘲回回》记载了元代杭州地区回回人集聚及其婚嫁的风俗礼节;卷二十四《精塑佛像》记载刘元跟随尼泊尔人阿尼哥学习佛教造像艺术事件;卷二十一《宫阙制度》详细记录了元代大都的宫城建筑及其规模和事件,等等。这些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民俗生活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训诂学

《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了不少关于文字形体的古今异同、词语阐释、词源探求以及名物考证内容等等。作者考辨时能够杂引诸书,参互辩证,意见多精辟可信,发人所未发,其名物研究着意探讨事物的命名之理,从名称入手,对词语进行考订深刻细致,探求词源以及名谓,探求意蕴及来源,因其名称,辨物之理,推本溯源, 析流察辨,很多结论令人信服。这些对于历史、文献、语言等多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价值。研究这些可对训诂和词源探究研究产生影响,并为历史考证提供理论见解和材料支持,也为辞书释义贡献新的认识和实证,对辞书编纂都具有价值。发掘其训释方法,整理其训诂成果,陶宗仪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词汇研究、训诂研究、词源研究提供理论见解和材料支持。

名家点评

元代文学家邵亨贞:凡六合之内, 朝野之间,天理人事,有关于风化者,皆采而录之。

清代词人、学者朱彝尊:有裨史学,元代朝野旧事,实藉以存。(《静志居诗话》)

清代学者钱大昕:元人说部,莫善于《南村辍耕录》。

民国学者张元济:《四库提要》称其详于有元法令制度,考订书画文艺,足备参证。且不止此,戏剧之学至元极盛,是书于院本、杂剧、曲名歌调考订极详。他如园林建筑、书画、标轴、制墨斫琴、窑器、髹漆,无一不罗而列之,其有俾于时人之研习艺术者匪浅。

版本信息

《南村辍耕录》的最早刻本是元末建阳刻本,卷前有青溪野史邵亨贞《南村辍耕录疏》,至正丙午(公元1366年)夏六月江阴孙作(大雅)序。行款为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黑口,四周双边。张元济认为,“书中语涉元帝均提行空格,是必刊于元代.....且必为成书后第一刻本也。”此书在清代,曾分别为毛晋汲古阁、黄丕烈士礼居、潘祖荫滂喜斋所收藏,卷中有“毛氏子晋”、“黄丕烈印”等藏章。《四部丛刊三编》本就是根据这个刻本影印的。

另外有《律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初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断句本。

作者简介

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为元末明初活跃于江浙一带的文人。元惠宗季科举失利,举进士不第,后又避乱于浙东。明朝后定居松江,开馆授课,终身不仕,人称“南村先生”。

一生著述颇多,又喜辑录诸家之说,成《南村辍耕录》、《说郭》、《书史会要》等,又有《南村诗集》、《四书备遗》、《古唐类苑》、《草莽私乘》、《游志续编》 、 《古刻丛钞》、《沧浪棹歌》、《淳化帖考》等著作传于世,为后人提供了大量史学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