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轮

更新时间:2023-03-20 15:59

这一尊埴轮属于古坟后期,即公元6~7世纪间,在日本群马县佐波郡境町出土,高约75厘米,现被收藏在奈良大和文化馆内。埴轮是日本古坟顶部和坟丘四周排列的素陶器的总称。分为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圆筒形埴轮是中空的,弥生后期出现在日本吉备地区,最初是供祭祀用的特殊的器台形陶器。4世纪修造古坟时扩展到畿内。在坟丘周围排列一层至三层,5世纪后也排列于濠沟外堤。形象埴轮有屋形埴轮、器物埴轮、动物埴轮和人物埴轮……

简介

【名称】埴轮

【类别】雕塑、石刻

【年代】公元6~7世纪

【原属】日本

埴轮是出土于日本古坟内的一种土偶殉葬品(一如中国古时入墓葬的陶俑)。这个名称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据说起源于一个有关发祥的传说,记载于日本古籍《日本书记》中。埴轮最早用来代替杀生陪葬。在活人陪葬制度废除以后,它可能是唯一流行的一种代葬物,因为埴轮都被作成各种侍候墓主人的下人形象。迄今为止还未发现过塑成墓主形象的埴轮。这种埴轮都是土制。虽经烧制,但火候不够,又不上釉,表面缺乏光洁度。有趣的是,埴轮的造型是由规范化了的各个局部——眼、鼻、手、耳、嘴、下肢、道具、发式等——组合而成的。无论哪一尊埴轮,每个局部几乎都用同一种手法塑造,可是组合在一起时,却又各不相同。迄今还没有找到两尊是完全一样的埴轮。它们的脸部刻画和手脚都缺乏个性,但每个埴轮展示了特定的职能。如这一尊埴轮,又称鹰匠,它的下肢是两截圆墩状的腿,上肢奇短,并饰有护腕,腰下横着一把短剑,左肩上停留着一只鹰,整体也不成比例,互不协调。可能墓主生前有一个专门为他饲鹰的下人,故作此以为陪葬。

反映历史

这种雕塑反映了古坟时代艺术家只关心自己所作的部分,相互间还不善于作有机的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日本古代人的造物方式,即简单的加法式。它是简单的生产力在艺术上的反映。

古坟时代,是日本的原始封建主义时代(约公元4~6世纪)。这个时代的封建主非常注重为自己营造坟墓。坟墓的形式也从简单到复杂,从圆坟、方坟、前方后圆坟发展到上圆下方坟等形式。那些墓主生前几乎都是各地方的豪族。他们割据称雄,互相争战。当大豪族征服了较小的部族的领地后,便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中国南朝宋书《夷蛮传》中曾记载:倭王武(即日本雄略天皇)在一封致宋顺帝的上表信(公元478年)中,写着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平海北九十五国等史实。

历史记载

古坟时代,但凡一个强权政体建立,即要大兴土木,以炫耀其强大与权势。据日本古籍《日本书记》载:从崇神天皇垂仁天皇时代起,就兴师动众开凿运河,挖池作塘,建造豪大的坟墓。就古坟时代后期所建造的前方后圆的坟墓看,其中以应神帝陵、仁德天皇陵为最雄伟。它的整体规模,几乎可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墓基以巨石垒砌,逐层高叠,形成一个巨石舞台,给观者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威慑感。它显示了古坟时代的纪念碑精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