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6:34

奎,汉语二级字,读作奎(kuí),本意是指两髀之间,表示与人有关。该文字在《文选·张衡·西京赋》和《庄子·徐无鬼》等文献均有记载。

详细解释

(形声。从大,圭声。从“大”,表示与人有关。本义:两髀之间)

同本义。胯 [hip]

奎,两髀之间。——东汉·许慎说文》。段注:“奎与胯双声。”

奎踽盘桓。——《文选·张衡·西京赋》

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庄子·徐无鬼》

又如:奎蹄(股间和蹄边,比喻狭小的地方);奎踽(举足,开步);奎蹄(比喻狭小的境地)

星宿名。奎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 [name of constelletion]

西方十六星,象两髀,故曰奎。——《庄子·天文书》

又如:奎壁(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奎星主文章,故有关文章、文运、文字的事,多加奎字 [character]。如:奎章(皇帝的亲笔字;神仙的手笔);奎垣(文人荟萃之地)

奎宁 kuíníng [quinine] 一种苦味花状结晶左旋生物碱C20H24N2O2,得自金鸡纳树皮。它是二元碱,形成两类盐,由甲氧基喹啉和奎宁环衍生。医药上使用盐的形式,主要用作抗疟药

奎星   奎星,俗称魁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此四星除合称“魁星”外,亦被并称为“斗魁”。后道教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作为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信仰盛于宋代,从此经久不衰,成为封建社会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七月七日为魁星诞。

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东汉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划。”由此后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此后兴起建“奎星阁”,以崇祀之风气。所以在衡文选拔人才的封建社会,奎星阁总是建在文庙之旁,后又把“奎”化为“魁”。“魁星点斗”

奎星阁又名奎阁魁星楼等,奎星阁内塑有一个鬼形的神象,一脚向后跷起,形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象征“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执笔如点状,以示点中了中举的士子。这就是传说的“魁星点斗”。科举时代,据说“魁星点斗”为文运兴旺之兆,于是取“魁”字字形的会意,在阁内塑造了这么个似鬼似神的塑像。

音韵参考

[广 韵]:苦圭切,上平12齐,kuī,蟹合四平齐溪

[平水韵]:上平八齐

[国 语]:kuí

[粤 语]:fui1kwai1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苦圭切《集韵》《韵会》倾畦切,𠀤音睽。《说文》两𩩙之闲。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天文志》西方十六星𧰼两𩩙,故亦曰奎。《礼·月令》中春日在奎,季夏旦奎中。《宋史·天文志》太祖乾德五年丁卯五星聚奎。《孝经·援神契》奎主文昌。《春秋·合诚图》奎主武库。《前汉·天文志》奎曰封豨,主沟渎。《後汉·蘇竟传》奎为毒螫,主库兵。

又《集韵》苦委切,音跪。奎踽,举足行貌。

又犬繠切,音䞨。与䠑同。

说文解字

两髀之闲。从大圭声。苦圭切

说文解字注

(奎)㒳髀之闲。奎与胯双声。奎宿十六星以像似得名。从大。两体之闲、人身寛阔处。故从大。首此篆者、蒙上人形言也。圭声。苦圭切。十六部。

音韵集汇

上古音系

广韵

蒙古字韵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牋

分韵撮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