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蔻

更新时间:2024-04-09 20:55

小豆蔻(学名:Elettaria cardamomum (L.) Maton )是姜科、小豆蔻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茎延长而匍匐状,茎基部略膨大。具叶的茎和花萼各自生长。 株高达5米,叶2列,茎基叶鞘红紫色,边缘膜质;叶片披针形,长60-70厘米,宽15-20厘米,顶端尾尖,两面无毛,叶舌圆形。花穗为圆锥花序,分枝上的花排成蝎尾状聚伞花序,苞片覆瓦状排列,淡绿色,花萼圆筒状,花冠管稍长于花萼管,果皮质韧,能自裂,果顶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内凹的果柄痕,每果内含种子15-20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长约3-4毫米,厚约3毫米,表面橙褐至黑棕色,背面微突起,腹面有沟纹,外被无色薄膜状假种皮,断面白色。香气浓烈,味辣微苦。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而匍匐状,茎基部略膨大。具叶的茎和花萼各自生长。 株高达5米,叶2列,茎基叶鞘红紫色,边缘膜质;叶片披针形,长60-70厘米,宽15-20厘米,顶端尾尖,两面无毛,叶舌圆形。

花穗为圆锥花序,分枝上的花排成蝎尾状聚伞花序,苞片覆瓦状排列,淡绿色,花萼圆筒状,花冠管稍长于花萼管,裂片白色,唇瓣椭圆形,有紫红色脉状纹。雄蕊药隔无附属体。果长卵圆形,长1-2厘米,径约1厘米,显三钝棱,并有细密的纵纹,表面浅棕色至灰绿色,果皮质韧,能自裂,果顶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内凹的果柄痕,每果内含种子15-20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长约3-4毫米,厚约3毫米,表面橙褐至黑棕色,背面微突起,腹面有沟纹,外被无色薄膜状假种皮,断面白色。香气浓烈,味辣微苦。

产地生境

小豆蔻原产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在那里海拔800-1500米的森林里大量野生生长。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27℃,年降雨量1500-2300毫米。要求温暖潮湿、 荫蔽、无风害、无冻害的环境,需要沙质、肥沃、潮湿和排水性好的壤土。印度、亚洲南部、印度尼西亚、危地马拉等地大量种植。中国海南有引种。

商品小豆蔻主产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印度主要分布在克拉拉(Kerala)、米苏尔(My sore)、马德拉斯(Madras)等3邦,大部分为野生品,亦有规模栽培。1920年危地马拉开始引种,已有商品出口。印度为小豆蔻的主要出口国,也是印度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植物之一,印度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80%,每年约出口25000吨,而印度国内常年的消费量不超过出口数。其他如斯里兰卡、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少量产品输出。

栽培技术

施肥

小豆范属多年生作物,全年可生长吸根,3-12月份连续开花结果。因此在这长达8、9个月的期间里,植株需要大量养分,而单靠上壤肥力势必供不应求。

氮是重要的生长促进剂,能使小豆落植株生势茁壮,产生更多的吸根和花序,而且果实肥硕,色泽浓绿(浓绿的小豆蔻果在国际市场上属优质上品)。若氮肥不足,胚的发育则停滞,果实脱落导致减产。此时苗不再生长而根系却伸长,其长度甚至超过苗高的1.5倍,叶片变小,叶尖褐色,叶中部发黄,叶基部淡绿。吸根的生长也受抑制,仅有一、二条吸根且主长一周左右即凋萎。氮肥过量,若不施磷、钾时,对植株夏季生长很不利。

磷有助于小豆寇形成健壮的根茎,促使根系发育良好,可增进植株的耐早能力。缺磷会使根系的生势衰弱,易感染丝核菌属引起的根腐病,苗也易倒伏。为左制此病,每株可施100克过磷酸钙或磷酸铵。

磷不仅集中在根和苗的生长锥里,而且也集中在发育中的小豆寇种子和种仁中。磷可诱导开花和座果,故缺磷是低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当磷的有效性低时,植株中累积的氮就以可溶性硝酸盐的形式出现,使植株更易感染病虫害。磷还有助于钾和钙的吸收,抵消过量氮的不良作用。缺磷的植株根系多而短小,早期呈褐色,后期恢复正常,长势中等。叶片颜色不变但吸根较少,后期可见顶芽和叶尖向内卷曲的现象。

钾可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鉴于小豆笼通常是在浓密的林荫下生长,阳光较少,只有提供足够的钾肥才能增迸植株的生长。此外,钾还可加强小豆落植株的耐寒、耐旱能力。钾对果实的发育及座果也是必要的。

与其他养分相比,小豆寇对钾肥的吸收量很大,上壤一旦块钾,植株在极短时间内印一可呈现缺钾症,根和苗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叶尖变黄褐色并向下蔓延。严重缺钾时,整片叶呈深褐色,长不出新吸根,最后,在6-8周内植株死亡。

缺钙时,根和苗的生长停滞,茎变祖而节间短,植株呈扫帚状,叶缘变褐色,并有带状的金黄色圈纹,植株终至枯萎。每公顷施石灰500千克可使缺钙症状减轻。

镁需要量虽少,但缺乏时(特别在苗圃),长出的吸根不多,顶叶扭曲,焦枯(叶焦病)。严重缺镁时整片叶淡黄,仅中脉绿色。典型症状是叶片中部有薄纸样白斑。每公顷施白云石500千克可减轻症状。

小豆蔻种植园中缺锌现象十分普遍,其症状是植株生势弱,叶片窄而卷曲、褪绿,有时顶叶呈莲座状。缺锌的纠正方法是每4周每公顷叶施5千克硫酸锌,同时加施2.5千克石灰(兑500升水)。

收获

在秋天,当天气干燥时,蒴果成熟初期即开始采收果实。小豆蔻果实用手工采收,或以利刃将果穗切割下来,采收果实,然后将果实晒干。在封闭、干燥条件下贮存。 带绿色而饱满的果实,表明其种子的质量是好的。如果皮变黑、皱缩,则种子质量也差。种子细小,每果有多达20粒。种子表面深棕红色,质硬。

病虫防治

病害

小豆蔻的病害一般可分为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以及藻类等引起的其它病害。

虫害

姜科花卉的虫害大多由介壳虫(Lcerya sp.)、香蕉冠网蝽(Stephantitis typica)、弄蝶(Hesperia comma)、桉袋蛾(Amatissa snelleni)、丽斑脊甲(Gonophora pulcholla)、白条蟓(Pantatomide sp.)、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i)、红蜘蛛(Pentfaleus sp.)、蓟马(Gynaikothrips sp.)、蚜虫(Aphidoidea sp.)、吹绵蚧(Lcerya purchasi)、粉蚧(Oracella acuta)、黄圆蹄盾蚧(Pinnaspis buxi)、椰圆盾蚧(Pinnaspis destructor)、短须螨(Carpoglyphus sp.)、桃蛀野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等引起。

虫害防治主要是姜螟(Pyrausta nubilalis)、姜粪虫蛆(Phyxia scabiei)等。姜螟幼虫蛀食姜苗致使其叶片枯黄,可致全株死亡。防治方法是扑灭姜螟(成虫,在1、2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为盛期;姜粪虫蛆可用敌敌畏5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为害。

主要价值

经济:小豆蔻的消费主要为它的种子原香料,亦有精油、油树脂和酊剂等产品使用。种子粉碎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得率3.5-8.0%;主产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也有。世界每年产油量约4-5吨。种子粉碎后可用有机溶剂浸提得油树脂,也可用乙醇浸提、浓缩得酊剂。

药用:果实可以入药,味辛、微甘,消化后味苦。性润、温、燥而锐。健胃消食, 温肾壮阳。主治寒性胃病,肾寒引起的腰腿酸痛,尿频,尿闭,肾功能衰竭等。

食物营养成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