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达赉逊

更新时间:2024-08-06 14:07

孛儿只斤·达赉逊(1520年—1557年,一说卒于1569年),亦译打来孙、打赉逊、打来素、打来宋、他赉孙阔通、小王子等。北元时期蒙古大汗(1547年—1557年在位),汗号库登汗,达延汗曾孙,阿剌克汗博迪的长子。

人物生平

达赉逊汗(1520年—1557年),孛儿只斤氏,继承其父“库登汗”的汗号,他是阿拉克汗博迪的长子,1547年即北元大汗之位。这时的北元政局又有了很多新的特点,明朝与北元的敌对关系依然如故,但是北元内部各万户的发展态势和游牧地域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1548年正月,阿勒坦汗的弟弟把都儿进犯辽东广宁,守将闫振战败被杀。8月,阿勒坦汗率部进犯大同,明大同守军指挥顾相等战败被杀。9月,阿勒坦汗率部进犯宣府,深入永宁、怀来、隆庆,明守将鲁成恩等战败被杀。这时,明朝总督三边侍郎曾铣,正准备按照嘉靖皇帝的圣名“欲复套”(抢夺被北元占领的河套地区)时,明朝首辅大臣严嵩向嘉靖皇帝参本弹劾曾铣,提出“掩败不报,克军饷数万”,明军一系列惨败是因为曾铣向北元军队挑衅和“复套”带来的后果,嘉靖皇帝也不辨是非,将曾铣斩首。自从严嵩担任明廷的首辅大臣后,对缓和明蒙关系毫无规划。尤其对北元提出通贡互市的要求置之不理,这是北元和明朝发生军事冲突的根源。

达赉逊汗即位前后,蒙古右翼三万户在阿勒坦汗的经营下,其势力迅速发展壮大,整个蒙古高原实际上处于土默特阿勒坦汗的势力控制之下,西部到达青海和卫拉特地区,建立了土默特万户西海领地;土默特另一部分则向东迁徙,进入到兀良哈三卫地区;北部与漠北咯尔喀接壤;南部隔明长城与明朝交界。土默特部在向东扩展中,已经与察哈尔万户和咯尔喀万户发生接触,右翼的这种发展态势已经与大汗的利益发生矛盾。达赉逊汗即位后就处于这种非常尴尬和矛盾的处境中。他经过再三慎重考虑,认为要制止阿勒坦汗的扩张行为,双方必然发生战争为了避免蒙古人不必要的牺牲,也给右翼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东迁避之”。东迁之后的察哈尔部来到了辽东的老哈河以东、辽河以西、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袤草原地带。

根据史学家分析,达赉逊汗东迁的原因除了避开阿勒坦汗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其一,察哈尔万户的驻牧地当时在宣府、大同边外的漠南的可可的里速一带,此地就是今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这里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不能满足大量畜群的放牧需要,远不如其后来东迁的辽东一带,那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其二,辽东地区是兀良哈三卫的牧地,借助兀良哈三卫与明朝的边境贸易关系可以增加供给,满足对汉地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各种物资的需求。

为了配合达赉逊汗的迁徙计划,咯尔喀万户左翼在其首领虎喇哈赤的带领下,从漠北哈拉哈河一带翻越大兴安岭向东南方向迁徙,与察哈尔部汇合,他们在这之后被称之为内咯尔喀部。一贯支持蒙古正统汗位的科尔沁部也积极响应达赉逊汗,科尔沁万户左翼首领奎蒙克也率其部随达赉逊汗南移,将统治中心由额尔古纳河流域移向嫩江流域,与北元大汗的势力仅仅靠拢,相辅而行。他们日后被称为嫩科尔沁。在东北的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的辽东地区,形成了察哈尔、内咯尔喀、嫩科尔沁三足鼎立之势。

在北元左翼各部驻牧地迁徙的同时,以阿勒坦汗为首的右翼的势力也相继进入东部兀良哈三卫蒙古地区。永谢布部首领巴雅思哈勒率部从开平迁徙到今内蒙古赤峰巴力嘎苏台。土默特部阿拉坦汗长子辛爱黄台吉也率部迁徙到兀良哈人的驻牧地宣府边外、独石、蓟州的满套儿一带。右翼的到来,并没有与兀良哈三卫蒙古各部发生不和或冲突,更没有发生战争。兀良哈三卫在其领主恩克率领下举部归附,之后彼此互相联姻,进一部加强和巩固了他们之间的政治关系。蒙古各部在达赉逊汗的指挥下迁徙到新的驻牧地,其结果是达到了蒙古左右翼各部新的战略平衡,并且进一步融洽了蒙古左右翼各部的关系,也缓和了达赉逊汗同阿勒坦汗的矛盾。这个时候,北元达赉逊汗的威望也得到了提高。

达赉逊汗于1557年去世,终年38岁,在位10年。其在位期间,北元社会实现了短暂的“国泰民安,家庭和睦”的局面。

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