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稜

更新时间:2023-12-27 09:23

杜稜(生卒年不详),字腾云,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唐末两浙将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稜是杭州新城人,黄巢之乱期间招聚千余人,保卫乡里。后来,出身临安石镜都的杭州刺史董昌团练杭州辖下八县的乡兵,组建杭州八都兵。杜稜是八都之一的新城县东安都(《新唐书》作新登都,后称武安都)都将。

光启二年(886年),董昌命部将钱镠率八都兵夺取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兼并了浙东。他随后移镇越州,被授为浙东观察使(后称威胜军节度使),以钱镠接任杭州刺史。杜稜认为钱镠能成大事,于是奉其为主,从此“倾心事之”。

镇守常州

光启三年(887年),浙西发生兵变,镇海军军将薛朗驱逐了节度使周宝。周宝自镇治润州(治今江苏镇江)逃到了常州,投奔于常州刺史丁从实。钱镠欲趁机控制整个浙西,于是命杜稜与浙江都将阮结、靖江都将成及率军讨伐薛朗。杜稜等人以迎奉周宝为名,先攻常州。他们在义兴(治今浙江宜兴)大破守将李君旺,夺取战舰八百艘,随后又破丁重德、赵君度等将,进围常州。丁从实弃城而逃。周宝被接到了杭州。钱镠乃以杜稜为常州制置使,让他镇守常州。

文德元年(888年),钱镠攻取润州,俘杀了薛朗,随后又对苏州用兵。而杜稜在此期间一直镇守常州,并将麾下兵马交付给三个儿子统领,由长子杜建思“治内”,幼子杜建徽“御外”,次子杜建孚“往来经度其间”。他后来还让杜建徽接任了武安都都将一职。

龙纪元年(889年),钱镠控制了苏州。但此时,淮南节度使孙儒宁国节度使杨行密也都遣军攻进了浙西,与钱镠展开了混战,争夺润、苏、常三州。当年十一月,杨行密部将田頵攻常州,暗中挖了一条地道,随后在夜间遣兵卒由地道入城,最终竟由杜稜的寝室钻出。正在床上睡觉的杜稜当场成为了俘虏,但他不久便被杨行密释放,返回了杭州。

累战淮南

大顺二年(891年),钱镠因孙儒、杨行密屡侵边境,命杜稜在新城县筑城以自卫。杜稜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凭山筑城,环城凿河,历时十个月,终于修成了一座“周二千五百七十一步,高二丈二尺”的坚城,号为东安城。至景福二年(893年)时,钱镠被正式拜为镇海军节度使。杜稜则被担任镇海军节度副使。

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称帝,建立大越罗平国,随后遭到钱镠的讨伐,于是向杨行密求援。杨行密此时早已控制淮南镇,成为了淮南节度使。他命田頵、安仁义攻打杭州各镇戍,以牵制钱镠的兵力。当时,东安城是淮南军的重点进攻对象。田頵、安仁义都是淮南悍将,攻势猛烈,“楼橹翔空,矢石交迸”。但杜稜据城而守,随机拒敌。淮南军每日死伤无数,始终不能攻破东安城,最终只得撤军。紫溪、保城、建宁、靖江四镇也都得以保全。

乾宁三年(896年),钱镠终于讨平董昌,兼并了浙东,成为两浙最大的割据势力。唐廷乃改威胜军为镇东军,以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杜稜则被拜为两浙诸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并获准在家乡建立生祠。当时,安仁义又进攻婺州(治今浙江金华)。钱镠乃于次年(897年)初,命杜稜与都监吴璋领兵援救婺州。安仁义只得自婺州撤军。

晚年及病逝

光化二年(899年),杜稜被唐廷加授“赞忠去伪功臣”称号,次年(900年)又进拜检校太子太保。他最终官至润州刺史(润州一直为淮南镇所控制,此职应为遥领),病逝后葬于新城县北三里官塘之原。新城人于县西为其立庙。

开平元年(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钱镠向后梁称臣,被封为吴越王,建立了吴越国。他后来又于天宝十六年(923年)进封吴越国王,一切礼制皆依皇帝规格。杜建徽被拜为左丞相。杜稜也因杜建徽显贵,被追赠为太师。

主要影响

杜稜在唐末效力于钱镠,转战江浙等地,为两浙钱氏割据政权的形成乃至吴越国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主要有:

历史评价

罗隐:天下之无事也,吾乡则有河间凌准宗一、濮阳吴降下已、汝南袁不约还朴以文学进;天下之有事也,吾乡则有太师、建徽伯仲及诸将佐以武艺称。岂文武之柄,倚伏而然也。(《东安镇新筑罗城记》)

许广渊:几处城中井,标名孰与伦。异非深百尺,功在活千人。大旱流皆涸,甘泉惠受均。无情知水石,诚发应如神。(诗作《杜公井》)

周甸:山川不改色,杜井独标名。自昔驱群丑,于今泽一城。得殊穿凿智,功拟决排神。千载遗踪在,甘泉惠我民。(诗作《杜公井》)

吴任臣:武肃以骁雄之资,崛起草间,群策群力,一时景附。若全武(顾全武)、及(成及)者,洵能择其主已。稜子济美奕世,绰(马绰)女作配王家,视丰沛故人,膺宠为独厚。

陈鳣:全武(顾全武)骁勇多智,稜(杜稜)果决善谋,及(成及)有守有为,君福(鲍君福)如虎如罴,圭(曹圭)能发能收,彦(高彦)允文允武,瑰智(屠瑰智)死忠死勇,公约(吴公约)克俭克勤,俊(许俊)、光业(皮光业)全名全节,而稜等有子承恩,世济其美。呜呼,盛哉!

轶事典故

杜公井

东安城之战时,城中缺水。杜稜命人开凿一口水井,下凿百余尺都找不到水源。他默祷于神灵,井中当即有泉水喷涌而出。后来,东安百姓感念杜稜的恩德,称这口井为“杜公井”。

后世新城籍的宋人许广渊、清人周甸,都有《杜公井》一诗,以杜公井来赞颂杜稜坚守东安保境安民的功绩。

先见之明

钱镠在孙儒败亡后,收编了其部分残部,组建武勇都,充作中军。杜稜却认为这些人“狼子野心,它日必为患”,建议钱镠改用认为土人(即当地人)为中军。但钱镠对此不以为然。后来,武勇都果然在天复二年(902年)发动了叛乱,还联合了宣州的田頵,险些颠覆了钱镠在两浙的统治。钱镠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方才平定了叛乱。而此时,杜稜早已去世。钱镠想起杜稜此前的谏言,于是遣使去祭奠杜稜之墓,以“旌其先见”。

人际关系

杜仲明,终身不仕,因子孙显贵追赠水部员外郎。

杜建思,随杜稜镇守常州期间统兵“治内”,“以武艺称”,最终“以功名显”,他与杜建徽不和,曾诬称杜建徽谋反。

杜建孚,一作杜建威,随杜稜镇守常州期间统兵“往来经度其间”,“以武艺称”,最终“以功名显”。

杜建徽,在吴越国官至泾源昭化诸军节度使、丞相兼中书令,封郧国公

人物争议

《新唐书》称杜稜在龙纪元年(889年)杨行密军攻陷常州时被杀。

史料索引

九国志·卷五》

十国春秋·卷八十四·吴越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