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帝

更新时间:2024-09-05 14:19

查理大帝(法语:Charlemagne, 德语:Karl der Große,英语:Charles the Great;742年4月2日-814年1月28日),或称为查理曼(“曼”即大帝之意)。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768年-814年1月28日在位),查理曼帝国建立者。

人物生平

家世及继位

741年,查理曼(一译查尔斯大帝、卡尔大帝,“曼”在法语中意为“伟大的”,即大帝之意)大概出生在今比利时赫尔斯塔尔市,他的父亲是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丕平三世)。祖父查理·马特在732年取得图尔战役的胜利,粉碎了阿拉伯帝国征服法兰西的计划。751年丕平宣称自己为法兰克国王,结束了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一个新王朝,今称加洛林王朝,是根据查理曼的祖父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的名字命名的。

768年9月24日,矮子丕平在圣德尼驾崩。临终前,他仍按墨洛温王朝的传统,把法兰克王国的土地平分给两个儿子:查理曼分得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阿基坦北部,他的弟弟卡洛曼得到阿基坦南部、勃艮第、普罗旺斯和塞普提曼西亚。10月,查理曼与卡洛曼分别在努瓦永和苏瓦松加冕为王。

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兄弟相处尚为和睦,但当阿基坦发生起义时,卡洛曼却拒绝援助查理曼镇压起义(一说其在乱事平息后姗姗来迟)。通过类似的事件,二人的矛盾逐渐越来越多。但在771年,卡洛曼猝然去世。这一意外变故使29岁的查理曼合并了全部国土,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君主。

为查理曼作传记的艾因哈德形容他身材魁梧,身高近7英尺,双目大而有光,鼻稍长,面色红润,表情欢愉。查理曼的私生活习惯并不都是好的,但他谨守宗教仪式,而且对于教会举办的传教事业和学校非常关心。尽管他从来没有学会写文章,但他懂日耳曼文和拉丁文,能听懂希腊语,虽然说得不好。查理曼非常钦佩有学问的人,而且做过很多鼓励学问研究的工作。

伦巴第征服

查理曼登基之时,法兰克王国主要包括今法国、比利时和瑞士以及今日荷兰和德国的许多地区。随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军事和教会贵族迫切要求向外扩张,以掠取土地和劳力。在这种形势下,查理曼指挥法兰克军队开始了大规模的连年征战。

卡洛曼死后,他的遗孀和两个儿子已在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王国避难。773年,伦巴第利乌特普兰德王朝末代国王狄西德里乌斯又派兵进攻不听从自己命令的教皇哈德良一世,进抵罗马城下。而查理曼在与自己的伦巴第妻子蒂赛德拉塔离婚后,再无顾忌,决意出兵意大利。774年,查理曼在收到教廷的求救后,以援助教皇为名,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伦巴第王国。他采取了分兵奇袭,围困迫降的战术,攻占了伦巴第全部国土,俘虏狄西德里乌斯,自兼伦巴第国王。卡洛曼的遗孀和子女都落入查理曼手中,从此再未露面。

在774年的复活节、战事仍在进行时,查理曼前往罗马,向教皇重申其父丕平于756年所作的诺言(参见词条丕平献土),即把意大利中部奉献给教皇。得到了教皇授予的“罗马人长老”称号。从此意大利北部与中部便处于查理曼控制之下。

776年,狄西德里乌斯之子阿德尔契斯在意大利南部的贝内文托公爵阿雷契斯的支持下发动了叛乱,查理曼因而在780年再度攻入意大利,平定了这次叛乱,将贝内文托公国收为附庸,并把自己5岁的儿子丕平立为意大利国王。

在法兰克王国的西部,查理曼经过3次战争,平定了阿基坦贵族的反抗,并在778年立其子路易(即虔诚者路易)为阿基坦国王。

东部扩张

主词条:萨克森战争

查理曼戎马生涯中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是对萨克森人的征服。

萨克森人地居莱茵河下游和易北河之间,8世纪时尚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信仰原始多神教。为把萨克森纳入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从772年到804年间,查理曼以传播基督教为名,多次发起进攻。萨克森人对法兰克人的侵略奴役进行了顽强抵抗,战争一直延续到804年,进攻的总数不下18次,有时是查理曼亲自领兵,有时是派遣贵族领军进攻。虽付出很大代价,但始终未能获得全胜,也未能在萨克森人居住的地区站稳脚跟。

随着战争的进行,萨克森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发生分化,被削弱的贵族向查理曼臣服,并以封臣身份重新获得土地。萨克森的自由农民不满沦为封臣的依附农民,于792年发动起义,反对法兰克人和已经臣服的萨克森贵族进行的土地兼并。803年,查理曼在雷根斯堡召开会议,明确将萨克森划定为法兰克东部的边境。804年,持续十余年的自由民起义被彻底镇压,萨克森完全归入查理曼帝国的版图。

在战争中,查理曼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手段,对萨克森人大量屠杀并强行迁徙。如在782年凡尔登战役期间,查理曼在一天内便处死了4500名萨克森人质,后来又强迫1万户萨克森人迁居高卢和弗兰德等地,以防叛乱。但他更重视利用基督教会作为巩固征服的手段,在萨克森地区建立大批教堂,强迫所有萨克森人信仰基督教,规定对于侵犯教堂和教士,不信基督教,不守教规,保留异教习惯者均可处死。各地居民都必须给教会提供土地、房屋、劳役和交纳什一税。在这些强迫改宗运动的过程中,据估计有多达四分之一的萨克森人被杀害。

查理曼通过征服,把西欧的封建制度推行到萨克森和欧洲中部广大地区。

在与萨克森人战斗的同时,查理曼还出征德意志南部和法国西南部,以巩固他对这些地区的控制。787年他出兵多瑙河上游南岸的巴伐利亚,废黜了巴伐利亚公爵,将巴伐利亚划分为数个伯爵区,由他委任的伯爵分别治理。

为了确保帝国和东部边界地区的安全,查理曼又与居住在易北河东岸的斯拉夫人作战,使一些部落臣服。

从788年到796年,查理又同居住在多瑙河中游潘诺尼亚一带的阿瓦尔人进行了大规模战争。阿瓦尔汗国是亚洲游牧部落柔然人迁往欧洲建立的国家。791年,查理曼被阿瓦尔人支援巴伐利亚起义的行为激怒,亲自率军击败了阿瓦尔人的首领查阚,自恩斯河转战至拉布河。796年,由意大利丕平率领的法兰克军队攻陷了阿瓦尔人号称坚不可摧的用土木栅围成的环形壁垒,夺取了阿瓦尔人长期掠来的大批财富。经过西面法兰克军队与东面保加尔汗国的不断打击,阿瓦尔汗国逐渐解体。799年至803年间,阿瓦尔人曾发起反抗法兰克人统治的起义,但以失败告终。查理曼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潘诺尼亚马克(“马克”意为“边区”),以加强控制。

虽然萨克森和巴伐利亚以东的国家未被法兰克人占领,但是在从德意志东部到达尔马提亚地区一条宽广的地带上的国家,却都承认法兰克的宗主权。经过几次征战,法兰克王国的势力扩展到北至波罗的海,南达亚得里亚海,东抵多瑙河平原,基督教的影响力也在这些地区得到传播。

伊比利亚战争

主词条: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

查理曼也努力确保他的南部边疆的安全。777年,他率军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伊比利亚半岛上信奉伊斯兰教的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直逼萨拉戈萨城下,但久攻不克。后因萨克森人再次起事,决定退兵回国。778年8月15日,巴斯克人在比利牛斯山的龙塞斯瓦耶斯隘口伏击法兰克人的后卫部队,查理曼的侄子(一说外甥)罗兰英勇奋战,直至阵亡。这一事迹被编成著名史诗《罗兰之歌》。

在这次失利后,查理曼在793年再次出征,相继击败巴斯克人及科尔多瓦埃米尔希沙木一世,把摩尔人赶到埃布罗河以南。为巩固边疆,查理曼于795年在征服地区建立了西班牙马克。801年,经长期围困,法兰克人又占领巴塞罗那,并以此为西班牙边防区的首府。

同时,查理曼的舰队在地中海打败摩尔人,占领了科西嘉岛撒丁岛。在大西洋沿岸,为制服布列塔尼半岛上的布列塔尼人,查理在786年、799年两度发起远征,兼并了该半岛的部分土地。在此期间,他控制了弗里西亚,并抗击了诺曼人的侵袭。

由于查理曼许多次战争的胜利(法兰克人在他的四十五年的统治期间进行了五十四次出征),成功地使西欧大部分地区都归属于他的统一领导之下。他的帝国实际上达到包括今日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地区,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的边界地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以来,欧洲还没有这么广阔的领土被一个国家控制过。

加冕为帝

查理曼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在处于鼎盛的情况下,只拥有蛮族国王的称号已不能适应查理曼统治的需要。一向借助查理曼力量以扩张教会势力的罗马教皇为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795年,利奥三世以阴谋手段登上教皇宝座,遭到罗马一些大贵族的反对。利奥派使者向查理曼求救,并把彼得大殿的钥匙和罗马城的旗帜呈献查理曼,以示臣服与忠诚,得到查理的支持,从而保住了地位。

799年4月,罗马贵族以利奥三世生活放荡、品行不端为借口发动政变,将其囚禁。利奥三世侥幸逃离,直奔萨克森前线,向查理曼求援。但查理曼正在与萨克森人激战,一时无暇抽身,在战争稍有转机后,立即在800年夏季亲自率军南下,逼迫罗马贵族释放利奥三世。11月,感恩戴德的利奥三世亲自出迎数十里,把查理曼接入罗马城。12月25日圣诞节,查理曼正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长方形大厅中进行弥撒,利奥三世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查理曼的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从主要方面来讲,这意味着查理曼成为古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奥古斯都·凯撒的合法继承人。从此便奠定了教廷与王廷对西欧进行教俗双重统治的体制。

802年,查理在亚琛召开的帝国会议上颁布法令,要求所有封臣,无论是世俗的还是教会的都要以“恺撒之名”(Nomen Caesaris)重新对他宣誓效忠。

不过,查理曼帝国并非罗马帝国,而只是其辉煌的延续。第一,这两个帝国所统治的范围大不相同。查理曼帝国在鼎盛时期也大约只有西罗马帝国的一半大。两个帝国先后统治过的相同地区包括比利时、法国、瑞士和意大利北部。但是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非洲北部——共同构成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都不在查理曼的控制之下;而德国——构成了他的领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从未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第二,查理曼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从血统、外貌和教养来看都不是罗马人。法兰克人是一个条顿部落,查理曼的母语是一种古日尔曼方言,虽然他学会了讲拉丁语。查理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住在欧洲北部,特别是住在德国。他只对意大利做过四次访问。他的帝国首都不是罗马而是亚琛。而且,查理曼在被加冕为帝之后,也并未放弃原有的国王头衔,他的头衔全称为“查理·奥古斯都,由上帝加冕之伟大和和平的皇帝,统驭罗马帝国,同时得上帝之恩宠,为法兰克人和伦巴第人之国王”。

查理的才能和业绩并不仅限于军事征服。他在行政、司法与军事制度,经济生产管理体制,教会组织规章,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模式。这些施政的特征体现在了著名的《查理曼法令集》中,其实这些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是涉及各种民事、宗教、公共、国内事务的法令、裁决与指示的汇编。

不过,在繁荣之下,帝国本身潜伏着查理曼个人无法克服的危机。庞大的帝国内存在着许多部族和部落,他们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各地区之间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缺乏必要的经济文化联系。教俗封建领主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势力变得空前强大,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也大为巩固,他们已不再需要强大的王权,而成为它的反对者。查理曼在他的统治后期采取了不少措施,与各地封建领主争夺经济上政治上的控制权,但在当时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条件下,中央政权没有维护长期统一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力量。由法国学者乔治·杜比主编的《法国史》认为:“在查理曼统治的最后十三年中,帝国已经走向解体之路:陆地边疆模糊不清,海疆受到威胁,对巨大疆域的管理无能为力,而更重要的是国家统一观念的基础并不牢固。”

晚年与逝世

806年,查理曼预立遗嘱,把帝国平分给三个正统婚生子:查理、丕平(被称为“意大利丕平”)和虔诚者路易(Louis the Pious)。根据他的决定,长子查理获得帝国北部地区及卢瓦尔河以北的所有高卢领土,次子丕平分得巴伐利亚和阿拉曼尼亚,幼子路易分得高卢南部。这项决定因为查理和丕平分别在810年和811年的去世而被打破,最后虔诚者路易单独获得了整个帝国的继承权。

813年,查理曼在亚琛为路易加冕。同年冬,在天气极为寒冷的情况下,查理曼坚持外出打猎,感染风寒(艾因哈德认为他死于胸痛和高烧,患上胸膜炎),最终于814年1月28日在亚琛宫中逝世,享年72岁。死后葬于亚琛大教堂。由其子路易继承帝位。

查理曼死后不久,帝国就出现了分裂。843年,根据《凡尔登和约》(法语:Le traité de Verdun),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秃头查理(Charles the Bald)统治西法兰克王国,也就是法国的雏形;路易(Louis)统治了东法兰克王国,也就是以后的德国;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则成了以后的意大利,被最后一个孙子洛泰尔(Lothair)统治。法兰克人的语言也出现明显的分化,形成了法语、德语和其他西欧国家的民族语言。

在查理曼逝世半个世纪后,有关他的种种传说,先是在西法兰克,后是在东法兰克广泛流传开来。传说越来越多,使查理曼的形象逐渐神圣化,一些虚构的武功和捏造的神话,或如“萨克森人的使徒”“耶路撒冷圣城的保卫者”的称号,被归到他的身上。到12世纪后,查理曼便完全变成一个圣徒。1165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示意,将查理尊称为“欧洲之父”(Pater Europae)。

主要影响

政治

查理曼在行政、司法与军事制度,经济生产管理体制,教会组织规章,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模式。

查理曼把帝国划分为许多伯爵辖区,从贵族中任命伯爵治理。伯爵拥有行政全权,执行国王敕令,征收赋税,维持治安,征集物资与劳役,召集并指挥军队。伯爵之下有副伯爵等助手。伯爵原本由国王任免,但逐步发展为终身职以至世袭。在帝国边疆设有一些权力更大的边防区,管辖者称为侯爵。某些拥有更大地方权力并统率军队者称为公爵。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也往往拥有类似的地方行政权。同时,帝国内部也存在大量封赐给军事与教会贵族的采邑,其中一些拥有“特恩权”,即有独立的行政司法和财政税收权力。查理曼的建制与封赐,成为日后西欧许多教俗封建贵族领主的起源。

由于连年征战,需要有严密的军事组织。查理曼对此作了许多严格而具体的规定,要求拥有一定数额土地的人自备武器、甲胄、马匹、粮食、衣物,由伯爵征集,在指定的日数从军服役,不足规定土地数额者则有由几个人合力装备一人从军的义务。各采邑的贵族、主教、修道院长均有责任率领其封臣和下属从军,并负责检查装备,征收物资,监督军纪,指挥作战。查理曼的兵役制度促进了后来封建等级制度的发展。

查理曼宫廷中的主要官员是宫廷总管,其次是御膳官、侍从长和御厩官,各有下属人员多人。查理曼身边还有宫廷教士、书记、宫伯等襄理政务。由于帝国事务繁多,查理曼经常指派亲信专管财政、文书、军事、警务、司法、宗教等各项事务,使这些职务的性质开始演变,发展为中央王权下属的专职大臣。查理曼按照法兰克人的古老传统,每年召集称做“五月校场”的民众大会,但是这一军事民主机构此时已经变为国王和全国贵族、官员与教士商讨决定重大事务,发布重要敕令的会议。同时,查理曼经常派出由伯爵与主教或修道院长组成的巡按使团,在帝国境内巡回视察,监督敕令的执行,监察官员是否忠实称职,教士是否遵行教规,并受理和裁决重大司法案件。查理曼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广大帝国的控制。其中许多官员和机构的建制,后来为各西欧封建国家所沿袭发展。

查理曼对司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当时帝国境内各民族各地区有着各自的习惯法,保留有许多氏族制和奴隶制的残余。查理曼对各种习惯法进行了补充修改,要求法官应具有法律知识,根据成文法典和确实证据进行审判,不得受贿舞弊,并确立了一些陪审作证制度,纠正了一些落后陋习。这些改革成为中世纪普通法发展的开端。查理曼颁布修订的法律有着明确的封建等级原则,贵族、平民、半自由人、农奴和奴隶的法律地位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司法大权操纵在各级封建主手中,他们通过施行封建法律来维护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剥削压迫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

世俗政权与教会的结合是查理曼政权的重要特征。加强与教会的结盟,是查理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查理曼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他每征服一地都强化基督教势力,如征服萨克森人后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不仅重用主教、修道院长,分封他们土地,让他们参与国家政要,还极力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800年,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授予他“伟大的罗马人皇帝”称号。自此,法兰克王国遂成为查理曼帝国。

军事

在军事上,查理曼统一军制,严明军纪,并运用新颖的攻城技术和出色的后勤组织。在他统治时期,法兰克军队广泛使用马匹,重装骑兵得到发展,帝国能以快速、长距离的方式运送部队,巩固帝国的庞大疆域。其建军思想在欧洲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陆上不断征战的同时,查理曼亦十分重视海防,兴建了舰队和防御工事。

查理曼在位期间,进行了50多次战争,主要有:

通过持续的征战,查理曼使法兰克王国版图东起易北河和多瑙河,西临比利牛斯山和大西洋,北始北海和波罗的海,南抵亚平宁半岛,成为雄据西欧,三面临海的大帝国。

经济

查理曼为巩固帝国的统一采取了各种措施。他规定全帝国境内12岁以上的男子都必须对他宣誓效忠,并发布敕令统一货币,规定某些物价,实行某些统一税收和劳役,保护商业流通,管理对外贸易。但当时西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经济十分微弱。查理曼赖以支持王权和宫廷的经济力量,主要是帝国内广为分布的王室领地。领地由各自独立组织生产和消费的庄园作为基本单位。

查理曼非常重视庄园的组织制度和生产管理,曾发布了一个长达70条的《庄园敕令》。它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庄园是农、林、牧、渔以及各种手工业和加工工业生产组织的结合,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加工都在庄园内部进行。庄园设置管事负责管理。生产者有自由人、农奴、奴隶各种不同身份,他们大部分附着在一定的庄园份地上进行个体小生产,并担负着服各种劳役和交纳各种产品的义务。查理曼在敕令中规定了各种产品的数量、质量、加工方法和生产期限,财产登记细目,规定不同身份和分工的人员的劳役天数和交纳产品数目,并且在每个庄园设有法院和教堂,规定庄园的司法制度和教堂制度,以便加强统治。查理经常率领宫廷和臣仆从一个庄园到另一个庄园巡行,由庄园供给吃、穿、用、住、行、作战所需的各种物品。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单位,一切生产主要为领主及其服役人等提供生活资料,其次也为生产者提供有限的生产与生活资料。在庄园里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者大都是农奴或依附农民。庄园的土地一般分为两部分:最好的土地为领主的自营地,另一部分是农民的份地。领主自营地由服役的农民耕作,每周通常服役2至3天,最多4天,收获全部归领主所有。服役农民除为领主无偿耕作外,还要负担砍柴、筑路、修宅、运输等各种杂役。此外,农民还必须向领主交纳各种实物和名目繁多的其他费用。教会的什一税也是农民的沉重负担。由于教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农民的处境极为困苦,因此经常爆发农民起义。

文化

查理曼以基督教信仰的最高保护者自居,罗马教皇为他控制利用,成为他推进帝国统一的工具。在查理曼征服所到之处,异教异端均被铲除,他召开全欧范围的宗教会议,制定并统一教条教规,努力巩固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地位。查理曼更为系统地在全帝国境内加强大主教区、主教区、教区各级教会组织,亲自任命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长,他规定居民必须向教堂捐献土地、房屋、财产和奴仆,并一再严令向教会交纳什一税。查理曼自己也将掠到的大量土地和财富不断捐给教会。主教和修道院长不但享有世俗封建主的各种权利,而且掌握控制人民思想意识和日常社会生活的专属教会的权力。

查理曼原想利用教会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却一手奠定了中世纪教会所享有的最高权威的根基。

主词条:加洛林文艺复兴

为了巩固封建制度和推行基督教,查理曼致力于文化教育的提倡。他从欧洲各地罗致知名学者,例如英格兰的阿尔昆,意大利的保罗副主祭等人到宫廷讲学。他自己率先勤奋学习,掌握了古德语、古法语、拉丁语并粗通希腊语,还认真学习语法、修辞、辩论和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并研习早期基督教学者的学说。

查理曼在宫廷和各地建立了一些学校,以培养贵族子弟及少量平民,并训练教会人员。他还发布了不少敕令督促教会和修道院传授和学习文化。修道院设立图书馆,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查理曼还邀请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为帝国修建修道院和教堂。查理曼令人抄写大量古典和早期基督教的著作加以保存,因此得以流传至今。抄写的文字是用所谓加洛林小草书体,这是一种清秀优美的拉丁字母,后来稍加修改一直使用至今。

查理曼的文化教育政策对于恢复古典文明和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位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被后世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外交

查理曼接受皇帝称号之初,自诩罗马帝国唯一继承者的拜占庭帝国方面极为不满,并迟迟不予承认。803年,查理曼夺取拜占庭在达尔马提亚的领地,两国冲突不断。803年至808年间,查理曼与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签订了一系列合约,史称“尼基弗鲁斯和平条约”(Pax Nicephori)。尼基弗鲁斯虽然没有承认查理曼是西罗马皇帝,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了东西方两个大国在意大利的和平。81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一世派使者称查理曼为“巴赛勒斯(一译巴塞琉斯,当时拜占庭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这些使者还称查理曼是拜占庭皇帝的宗教兄弟。这些称呼等于承认了查理曼与拜占庭皇帝平等的地位。

为联合对抗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哈里发国,查理曼愿意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拔斯王朝往来。797年,怀着对“东方的苏丹、穆斯林的哈里发和信众的领袖”的好奇,查理曼派遣代表团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及礼物出使东方,拜访阿拔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据说派出的代表团中有一个人活着到了巴格达,受到了哈里发热情的款待。801年,哈伦·拉希德派来的回访团到达了比萨,阿拉伯人在觐见时还赠予了查理曼一头大象。这头象被取名为艾卜·阿拔斯,成了查理曼最喜爱的动物之一。

查理帝国威震海外,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甘心向查理曼称臣,不列颠群岛的一些国王尊查理曼为宗主,遣使来朝。

历史评价

法兰克王国历史学家、曾任查理曼侍从秘书的艾因哈德评价:(查理曼)从不因为所需要付出的辛劳而拒绝承担或从事任何事业,也从不因为害怕危险而退缩。他了解他所承担完成的每一件工作的真实性质,因此,他从来不因为失利而受到挫折,也从来不因侥幸走运而迷失方向。

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评价:从来没有一位君主能像他那样直面危险,从来没有一位君主比他更能躲避危险。他笑对一切险恶,特别是几乎所有伟大的征服者都会遇到的那些险恶,也就是阴谋。这位神奇的君主非常宽厚,性格温和,举止简朴,喜欢与他的朝臣们打成一片。

德国兰克学派代表人物威廉·吉赛布莱希特在《德意志皇帝史》中评价:很少有人能像查理大帝那样,将诸多的伟大统治者才能集于一身;也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天才,能够获得像查理大帝那样恰当的时机来名垂青史。

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在其诗《查理大帝》中称赞道:伟大的查理挥舞起威武的权杖,使缪斯重新活跃,美也变得更加和诸高尚,艺术之花又争荣开放。他用教育的手段,改变了残暴王国里的野蛮风习,让茅屋中享有权利,使人人都严格遵守法纪。他的征战路上血流成河,苦难孕育的胜利之果,比征战的所得更丰硕,它是英雄的巨手所获得。他对人类的贡献,蠃得了我们的称赞,在野蛮的时代,他夺得了教育的美丽花冠。他将永远生长在大地之上,也必然在历史上万世流芳,大地将为他编织不朽的桂冠,时代的风暴也无法把它冲刷消亡。

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德国人》:查理大帝是日耳曼三四个具有才干的统治者之一,……然而,虽非他本人所愿,他却是日耳曼民族分裂的种子……。

美国学者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世界通史》认为,“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的众多成就中,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在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评价:尽管欧洲人在某种程度上高估了查理曼的影响,但公正地说,他的短期影响确实是巨大的。首先他毁灭了伦巴第和阿瓦尔这两个国家,征服了萨克森,并使成千上万的人在他所发动的战争中丧生。另外,从积极意义上说,在他统治期间曾经出现过一个昙花一现的文艺复兴时期,尽管随着他的去世很快就消失了。

中国学者郭方在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中评价:尽管查理帝国的存在为期短暂,但它在西欧历史上却起了承先启后的重大作用,使整个西欧在封建化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帝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宗教传统各方面遗留的影响贯穿西欧整个中世纪。查理作为西欧最强大的封建君主,能够出色地完成由他的阶级和社会地位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也应部分归之于他的“天赋智慧”和“坚定意志”。

轶事典故

魔咒

据说,查理曼曾经为一个爱妻的亡故而哀伤了好几年。这位爱妻曾在艾克斯拉沙佩勒皇宫的水池边丢失过一枚魔术戒指,因此查理曼常在丢失戒指的水池旁长时间地默坐。

圣骑士

圣骑士(Paladin)又或叫圣战士、圣武士、圣殿骑士等,其实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当年跟随查理曼(Charlemagne)东征西讨的十二位(如加上查理曼就是十三位)战士。“圣”是因为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基督教的正史里,而查理曼又是基督教的忠实卫道者,他们的事迹也多是发生在基督教国家与撒拉森人(Saracen,中世纪入侵欧洲的阿拉伯人)的战争中;称“骑士”,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受封的骑士。之所以有12位圣骑士,是取自基督教中耶稣的十二门徒中的12,实际上是指查理曼的近卫部队和近身待臣等。最常见的12圣骑士有:

1.最伟大的骑士罗兰德(Roland,意大利版),或称奥兰度(Orlando,法国版),查理曼的远亲;

2.名声仅次于罗兰德的蒙特班(Montalban)的野蛮人李拿度(Rinaldo或朗拿特Renault),罗兰德的远亲;

3.大主教托宾(Turpin),仅次于梅林(Merlin)的魔法师;

4、魔法师和妖人马拉吉吉(Malagigi);

5.被六仙女祝福的丹麦王子奥吉尔(Ogier);

6.不列坦尼国王(KingofBrittany),所罗门;

7.英格兰美男子艾斯佗弗(Astolpho);

8.那墨(Namo或那密Nami),法华利亚公爵(DukeofFavaria);

9.撒克森人斐兰巴拉斯(Fierambras或Ferumbras);

10.森林之塔的领主,最伟大的骑士之一,弗罗雷斯马特(Florismart);

11.罗兰特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奥利弗(Oliver)

12.背叛者加尼隆(Ganelon或盖恩Gan)。

当然,在其它的神话中也有另一批圣骑士的名字:艾文(Ivon)、艾弗利(Ivory)、奥多(Otton)、拜伦格尔(Berengier)、安赛斯(Anseis)、格尔恩(Gerin)、吉瑞尔(Gerier)、安杰利尔(Engelier)、参孙(Samson)和吉拉德(Gerard)。

圣骑士是后来十字军圣殿骑士的前身。

爱护子女

查理曼允许自己的女儿们谈情说爱,并认她们生下的孩子为孙辈,但始终不肯把她们嫁出去,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当时宫廷的混乱关系以及国际形势复杂,加上查理曼希望能与她们终身为伴。查理的女儿洛特达曾与拜占庭帝国皇帝订婚,最后因为政治问题不了了之。后来她与缅因伯爵罗鲁根偷情生下一私生子,取名路易。贝尔特拉达则更是与比自己大三十岁的,查理的好友安吉尔伯特有私情,亦生下非婚子两个。

人际关系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葬处

查理曼死后葬于查理曼帝国首都亚琛的亚琛大教堂。据说在1000年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三世曾下令开启查理曼的墓穴,发现查理曼遗体的鼻子已经腐朽脱落,但指甲仍在生长。

1988年,德国考古学家在教堂内的一座金色圣物箱中发现了一些遗骨。圣物箱开启后,科学家初步鉴定,这些遗骨是一个高个子消瘦的老人,经过26年的研究后,被推断属于查理曼。

通过研究这些遗骨,科学家重绘出查理曼的身形体态:高1米84,体重78公斤,身体质量指数22,偏瘦。先前,考古学家通过史料推测,查理曼的身高在1米79至1米92之间,这在当时算是巨人的个头。科学家还在一块膝骨和一块脚后跟附近的骨头上发现了骨刺,这与传记作家艾因哈德笔下查理曼晚年跛脚的描述相符。

扑克牌

而在传统游戏扑克牌中,查理曼是红桃K的原型。最早在木板上用凿子刻他的人物像的人,不小心使凿子滑动把上唇的胡子刮掉了。此后,红桃K牌中皆以此画为标准,因而只有红桃K牌中的国王没有胡子。

纪念专辑

2010年3月,英国演员、歌手克里斯托弗·李推出重金属专辑《查理曼大帝:宝剑与十字架》。2013年,又推出金属专辑《查理曼大帝:死亡征兆》。

文学形象

在11世纪的法国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法兰克国王查理曼是一位二百岁的老人,白发银须,仪表堂堂,德高望重,深谋远虑。他能征惯战,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是战士的表率。他远征西班牙,无往不胜。罗兰战死后,他悲痛万分,率领军队大败马席勒和摩尔人首领巴笠冈特的援军,并同巴笠冈特决斗,亲手杀死他,使逃入城中的马席勒急死。回国后他严惩卖国贼、他的妹夫加奈隆,将其四马分尸。这是个理想的国王形象,体现了法兰西的统一,体现了一个理想的、还不存在的封建王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