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鱼类

更新时间:2023-07-13 15:06

棘鱼类,原始有颌类,因鳍前端有硬棘而得名。个体不大,歪型尾;胸鳍和腹鳍之间有“额外”的偶鳍,或附加鳍;体被细小菱形鳞片。最早出现于志留纪兰多维利世,泥盆纪较繁盛,之后逐渐衰落直至早二叠世时灭绝。

特征

因鳍前端有硬棘而得名。个体不大,歪型尾;胸鳍和腹鳍之间有“额外”的偶鳍,或附加鳍;体被细小菱形鳞片。泥盆纪较繁盛,之后逐渐衰落直至早二叠世时灭绝。 所属学科: 古生物学(一级学科) ;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二级学科) ;鱼类(三级学科)

简介

已绝灭的早期鱼类。它们营淡水或咸水生活,从志留纪晚期一直持续到二叠纪早期,前后约生存了 1.5亿年。

棘鱼类通常具纺锤状的体形。体小,除少数属种体长可达2.5米外,大多数的早期种属,体长一般不到20厘米。具 1或2个背鳍,1个臀鳍,成对的胸鳍与腹鳍。这些鳍的前端,均为一坚硬棘所支撑。在原始的种类中,胸鳍与腹鳍之间,尚有成对的中间棘,其数目不等,最多可达6对;一般认为中间棘的数目越多越原始。头部和体部均被以小的方形鳞,鳞片平铺而互不覆压。具歪型尾。眼大,位于头部前端侧面;眼周围具发达的巩膜环,一般由5块骨片组成。鼻孔小,在原始种类中每对鳃裂均具各自的鳃盖,最前面的一对鳃盖由舌弓支持,其余的由鳃弓支持。在进步种类中舌弓支持的鳃盖增大,而取代其余的鳃盖(见图)。

棘鱼类

进化趋势

膜质骨由小变大,由厚变薄;中间棘逐渐消失,其硬棘插入体内的深度递增;舌弓鳃盖增大而其后的鳃盖消失。

1844年阿加西兹首先描述棘鱼化石时,认为这是不同于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的单独类群。其后霍姆格伦将其置于软骨鱼类。而沃森则认为棘鱼类和盾皮类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棘鱼类被置于盾皮鱼类中。也曾有人将它作为独立的纲与盾皮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并列。许多学者认为,棘鱼类和硬骨鱼类最亲近,在分类上可作为鱼纲的一个亚纲,与硬骨鱼亚纲并列。棘鱼亚纲(Acanthodii)下分3个目5个科:

栅鱼目(Climatiida)

栅鱼科(Climatiidae)

双棘鱼科(Diplacanthidae)

巨棘鱼科(Gyracanthidae)

锉棘鱼目(Ischnacanthida)

锉棘鱼科(Ischnacanthidae)

棘鱼目(Acanthodida)

棘鱼科(Acanthodidae)

分布

棘鱼亚纲化石的地理分布较广,欧洲、北美北非南亚均有报道。我国也有发现,分布在南方省分的早泥盆世地层中,如Sinacanthus,Youngacanthus等,但均为零散的鳍棘或鳞片。最早发现的Asiacanthus,不属于棘鱼类,而是节甲鱼类

棘鱼纲(Acanthodii) --已知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

棘鱼类是已知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它们出现于志留纪早期,繁盛于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石炭和二叠纪时便逐渐衰落和绝灭了。它们的一些独特的特征使它们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类群。人们把它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纲。

称之为棘鱼,是因为它们的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的前端有硬棘。它们的形体似鲨,歪形尾;胸、腹鳍发育完全,但鳍条不发育,在胸鳍和腹鳍之间有“额外”的偶鳍,或叫附加鳍;体被细小菱形鳞片,其结构似软骨硬鳞鱼;眼大,侧生,前位并有围眶骨;背鳍一个或两个;有原始的颌,一个扩大的上颌骨与发育完善的下颌咬合,上颌无牙,下颌有牙;内骨骼已开始骨化。上述的一些特征中除颌的构造原始外,其他的特征均相似于比它们进步的硬骨鱼类,它们是从无颌类向有颌类进化的最早尝试者。

贝尔格将本纲细分为七目,我们仅举两目加以介绍。

1?栅棘鱼目(Climatiformes)

这是早期、原始的棘鱼类。齿生于下颌,上颌无齿。有两个背鳍;胸、腹鳍间有附加鳍,鳍棘的表面纵纹数目较多,或瘤粒状饰纹。其典型代表是生活于早泥盆世淡水中的Climatius(栅棘鱼),本目化石较多见于晚(中?)志留世至泥盆纪,以早、中泥盆世最多。

2?棘鱼目(Acanthiformes)

背鳍一个,无附加鳍,颌鳃盖将鳃裂全部盖住,上颌骨分化为3块,下颌骨分化为2块。胸鳍有3块基鳍骨。上、下颌均无齿。这是一类最后出现的棘鱼,仅见于早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其典型代表即Acanthodes(棘鱼)。

我国到现发现可归为棘鱼类的一些鳍化石,定名为Sinacanthus P'an(中华棘鱼),发现于湖北武昌下泥盆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