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草

更新时间:2024-04-13 12:36

燕麦草,禾本目禾本科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秆直立,高30—100厘米。叶鞘紧密贴生于秆,外被柔毛;叶片长5—70厘米,宽2—8毫米,两面被毛或背面无毛。圆锥花序开展,下垂,长达30厘米;小穗幼时圆简状,成熟后压扁;颖披针形,边缘膜质;子房先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花果期4—6月。

形态特征

须根粗壮。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1.5米,具4-5节。叶鞘松弛,平滑无毛,短于或基部者长于节间;秆生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钝或平截;叶片扁平,粗糙或下面较平滑,长14-25厘米,宽3-9毫米。

圆锥花序疏松,灰绿色或略带紫色,有光泽,长20-25厘米,宽1-2.5厘米,分枝簇生,直立,粗糙,基部主枝长7.5-11厘米;小穗长7-9毫米;颖点状粗糙,第一颖长4-6毫米,第二颖几与小穗等长;外稃先端微2裂,1/3以上粗糙,2/3以下被稀疏柔毛,具7脉,第一小花雄性,仅具3枚雄蕊,花药黄色,长约4毫米,第一外稃基部的芒可为稃体的2倍,第二小花两性,花药长约4毫米,雌蕊顶端被毛,第二外稃先端的艺长1-2毫米。种子千粒重3克左右。在中国南方花期为6月,北方花期为7月。

主要变种

银边草(Arrhenatherum elatius (L.) Presl var. bulbosum (Willd.) Hyland)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秆基部膨大呈念珠状;叶片较长,长20-30厘米,具黄白色边缘。原产于英国。中国引种栽培,供观赏。

生长环境

燕麦草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3-4℃。幼苗能耐-2至-4℃的低温,成株遇-3至-4℃低温仍能缓慢生长,-6℃则受害。开化和灌浆期遇高温则影响结实。燕麦草抗旱性弱,需水量较其他谷类作物多。

燕麦草喜温暖湿润气候,能耐夏季炎热;也较耐寒。在中国西北高寒山区越冬困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生长,越冬率为24%;在北京和吉林公主岭能正常越冬。耐旱抗碱力中等。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富含腐殖质的砂质粘士或粘土及干涸的沼泽地,不适于砂士和含氮低的土壤。不耐阴,在南方温暖地区则终年常绿,冬季尚可缓慢生长。

分布范围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亚洲西部,世界各国引种栽培。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从俄罗斯、波兰等国引进,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栽培。

繁殖方法

燕麦草忌连作,在中国南方可春播(3月)也可秋播(9月),北方则多为春播(4月),用于短期草地(利用2-3年),燕麦草以春播为主,每亩可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通常从4月上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燕麦草单播播种量10-15千克/亩,青刈燕麦草可适当密植,播种量增加20-30%。一般采用条播,行距为15-30厘米,覆土深度3-4厘米。燕麦草宜与豌豆、苕子等豆科作物混播,燕麦草播种量占2/3-3/4。收种时应在穗的颜色由绿转黄时即可,可收种375-750千克/公顷,种于易脱落,应及时收获。用新鲜种于播种,可提高保苗率。

栽培技术

可与马铃薯、豌豆、甘薯、玉米、高粱、花生、甜菜等作物轮作。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从分蘖到拔节是需水分最多的时期,要注意充分供水。青刈燕麦草可在拔节至开花期刈割,可以刈割两次,第一次留茬5-8厘米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1500-2000千克。晒制干草或青贮时宜在乳熟期到蜡熟期刈割。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上,管理条件好的每年可刈割3-4次,可收鲜草30-37.5吨/公顷。在株高20-25厘米时开始放牧,一年后可放牧4-5次。种植后的第二年产草量最高,第四年生长势明显减弱,如管理不好则将完全消失。

主要价值

燕麦草为饲料及观赏植物。燕麦草放牧利用时,因其味略苦,适口性差,植株高大,茎细,叶量较多,宜于别割后调制干草。含粗蛋白质中等,无氮浸出物丰富,粗纤维含量中等。刈割青饲用应在抽穗期,此时蛋白质含量高,产草量也较高;调制干草可到开花期收割,能增加收获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