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

更新时间:2024-08-11 17:29

移情一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

概念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移情,这被称为对抗移情或逆移情。对抗移情的表现形式如同移情的表现形式一样,表现为正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爱怜和关怀)和负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敌视、厌烦和憎恨)两种。从本质上讲,这表明了咨询者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它从客观上对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

精神分析理论特别重视咨询者或治疗者自身压抑情感的处理和训练。咨询人员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来访者在自己面前所表露出来的各种态度和行为,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带进心理咨询中,更不能以此试图影响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

机制

形成移情的基础,是幼儿期在与双亲或其他人际关系中的关键人物之间存在的未能处理妥当的问题。这一转移分为正转移和负转移。正转移,如表白爱情及希望从治疗者身上获得爱恋情感的欲望。负转移,如对治疗者产生厌恶感、憎恨、敌意及想加以控诉的欲望等。前者又称为阳性转移,后者又称为阴性转移。

发生移情时,来访者过去未曾解决的问题会使他们对咨询者的知觉和反应方式产生变形。这些未解决的问题根源于来访者过去的人际关系,而现在又直接指向了咨询者。

移情在不同背景的咨询者身上都可能发生。当来访者的情感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他们会失去理性的客观判断力时,移情至咨询者,就好像咨询者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一样。

无论咨询者的性别怎样,移情都有可能发生。因为咨询者的出现,使得来访者过去未被满足的要求重新浮现。不管是正转移或负转移,常常是来访者所熟悉的旧有的交往模式重新浮现的一种形式。移情可以帮助发现来访者早些时候受到某种特殊的对待时,他们是如何感受的。移情通常发生在当咨询者(无意中)做了或说了些什么,从而触动了来访者心中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之时,这些问题多出在来访者与其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或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移情问题常发生于咨询的开始阶段,并且随着咨询的进行变得越来越强烈。

有些学者把移情看作是实现一定的咨询价值的东西。他们认为只有帮助来访者解决由于移情而产生的对咨询者的曲解,双方的关系才会获得极大的改善,这种改善会使来访者和咨询者建立更紧密的信任关系。更进一步说,通过解决移情问题,来访者会对自己的过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对于移情这一心理反应,尽管有正面的积极评价,但就其客观效果来讲,不论是哪一种移情,由于它很容易促使其对人或物形成固定的心理定势,从而造成判断失误并可能产生成见或偏袒。同时,由于这一感情的产生强化了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自我防御机制,也就阻碍了来访者与咨询者真诚的、自然的沟通,从而扰乱了心理咨询过程中本该建立起来的理性的人际关系。

关于移情目标的阐述,人会对于那些在孩提时代最先在心理给予他们爱的人的感情进行移情,正向转移和负向转移,移情作用是必然发生的,正向转移的目标会选择那些能带给他们和最开始爱的人一样的行为或感受的人身上(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认为正向转移是先发生的,负向转移是后来才发生的,当被给予正向感情的人,被动受到伤害或主动伤害移情者时,负向移情才会开始,而且还会泛化并且选择更多类似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爱得多,恨得更多。这里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内向转移,负向转移也受挫时,感情会移向自己。

表现

来访者所表现出来的移情频度较多的是:依存性(依恋),恋爱情感和两面情感。

依存性(依恋)

人都有依恋、依赖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年龄、学历、教养程度或人种而存在。有的时候,这种感情可以作为双亲的代偿(依存的对象)而转移到咨询者、教师、医师、上司等的身上。但是,并不一定说所有的依存都是不好的,如希望依存于父母(不想被遗弃),所以就好好听话,并长大成人。同样,依存于咨询者,就能听进咨询者的话。如果没有依存感的话,可能也就不会来咨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依存在来访者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体验。

恋爱情感

移情表现比较多的另一现象是恋爱情感问题。“老师,我喜欢你,你也爱我吗?”,“我想和你保持私人交往”等就是一种接近恋爱情感的例子。如果咨询双方是同性的话,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朋友关系、亲子关系或同胞关系的情感。

如前所述,对于这样一些情感并不是说必须给予解释,也不是必须让来访者从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这样的阳性转移,有时则可以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所以说,这种爱的情感也存在着程度的问题:如果这种情感可以促进来访者的心理成长的话,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如果这种转移的程度过强、转移量过多的话,就可能成问题了。

两面感情

移情表现频度较多的第三种现象,是两面感情,如爱与憎、想接近又想回避、相信又不相信这样的相反感情的同时转移。

如果咨询者能比较妥当的处理好来访者的移情的话(即不产生对抗移情,并让来访者意识到移情),来访者就可以从不安和罪恶感中解放出来,并更加信赖咨询者,从而通过移情而经历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的学习和识别。

分类

负移情

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

正移情

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的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来诊的次数却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咨询师给他出主意,表现出无限信任,甚至关心咨询师的衣食住行和家庭生活。

识别处理

识别移情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移情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前者是直截了当地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体验:“我与你聊天感到特别愉快和难忘,你使我想起了我的……”后者则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你的态度真好,我感到很宽松。”

当然,咨询师要学会区别是否真是移情。求助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都是移情,只有当求助者把自己以前的情感反应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把后者作为过去情感对象的替代,对咨询师抱有超出咨询关系的幻想和情感时,才是移情的表现。

咨询师要学会区别移情与依赖。移情(这里主要指正移情)与依赖有相似之处,移情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相比之下,依赖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浓。咨询师要学会辨别两者,以便区别对待。

处理移情

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十分重要,认为移情再现了求助者以前尤其是儿童时期生活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长期被压抑着而无处释放,甚至成为了心理问题的一个“情结”。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环境中和他有重要关系的人,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感情(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置换给了咨询师,借咨询师宣泄了积压的心理能量,从而有助于心理平衡。

出现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比如,可以分析求助者为什么会对自己或自己的言行反感,或者有特殊的好感,“你好像不太喜欢我刚才的……”“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你喜欢我?”求助者也许会说,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咨询师说话的语气像他那整天爱唠叨的母亲,咨询师问话的方式像那位刚刚与自己离婚的丈夫,咄咄逼人,让人喘不过气来,或者咨询师像自己日夜思念的但已离世的爱人、恋人、亲人,像自己敬爱的领导和老师,像自己暗恋的对象,等等。求助者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但经深入询问,一般多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如果求助者对异性咨询师产生正移情,咨询师不必害怕,应当婉转地向对方说明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但这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爱。咨询师要有策略地(不要伤害求助者的自尊心)、果断地(让求助者知道咨询师明确、坚决的态度)、及早地(要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明确态度)进行处理,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上来。如果任其发展,不但会干扰正常治疗的进行,还会带来麻烦。至于别有用心地利用求助者的不健康心态下的感情以图达到某种目的,是一种严重违反心理咨询职业道德的行为。

如果咨询师觉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移情是治疗过程中的过渡症状,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继续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求助者在充分宣泄情绪后,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师的分析,得以领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