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氏拟态

更新时间:2022-05-06 21:03

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如,几种均不能吃的蝴蝶,彼此之间外形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蝴蝶形色相似,这样便可减少因被尝试而牺牲部分个体的机会。

米勒氏拟态常见于一组无亲缘关系且均有毒、不能吃并具同样鲜明的警戒色的物种之间。这样的组称为拟态环,常伴有贝茨氏拟态现象。当环中所有成员均采用同一信号时,所获得的保护最多,这便是信号标准化原则。米勒氏拟态所涉及的所有物种都具有警戒色或其他保护方法。各个物种都是广布种,数量差异不会太大。具有米勒氏拟态的物种很少是多态的。物种间的相互模拟不必象贝茨氏拟态那样精确,因为模拟的目的不是要骗过捕食者,只是为增强警戒作用。因此也有人认为,这并非真正的拟态,因为无受骗者,更无所谓哪一方是模仿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