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故居

更新时间:2024-04-19 14:33

纪晓岚故居(Ji Xiaolan's Former Residence),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原为雍正朝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宅第,清雍正十三年至清乾隆十八年(1735—1753年)、清乾隆三十七年至清嘉庆十年(1772—1805年)大学士纪晓岚在此居住62年,2001年11月30日作为纪晓岚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清雍正年间,此处为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宅第。

民国十三年(1924年),北京国民议会筹备处在纪晓岚故居成立。

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年(1928—1931年),刘少白居住于纪晓岚故居,时称刘公馆。民国十八年(1930年),刘公馆成为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民国十九年(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刘公馆成立北京国剧学会。

1950年后,纪晓岚故居被北京市宣武区党校使用。

1958年10月1日,纪晓岚故居改为晋阳饭庄

2001年11月30日,纪晓岚故居进行修缮,作为纪晓岚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纪晓岚故居占地面积570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二进院落。第一进有广亮大门、正房、倒座房,正房五间,七檩勾连搭加前廊一步,南立面为民国初年修缮时建的中西合璧形式装修。屋顶为镂空女儿墙,门窗为拱券形成,上雕精美图案。阅微草堂为二进院正房,五间,前接勾连搭抱厦三间,硬山合瓦屋面。内有北京最古老的紫藤萝和海棠树,传为是纪晓岚亲植。现故居平面布局已改动,但主体建筑尚存。

主要建筑

一进院

第一进院现存过厅式正房三间,后出廊,双卷勾连搭形式,两侧接过道门各一间,正立面(今临街立面)为民国初年修缮时所建中西合璧式装修,拱券门窗,上作砖雕装饰,顶部为镂空女儿墙。正房前有紫藤一株,为纪晓岚亲手所植。

二进院

第二进院现存正房五间,前出抱厦三间,为阅微草堂。东西原有厢房各三间,现已拆改为游廊。院内各房均有抄手游廊相互连接。有海棠一株,为纪晓岚亲手所植。

文物遗存

纪晓岚故居门前盘绕着一株紫藤,已有三百余年树龄,是国家一级古树。前院的紫藤,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种植。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纪昀(1724一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河间府崔尔庄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官至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清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卒,谥曰文达。纪晓岚一生主要功绩是领衔编纂《四库全书》,同时还写出了200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们成为中国现存较重要的史籍。

艺文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老舍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该书主要搜辑当时年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的乡野怪谭。与《聊斋志异》并称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双璧。《阅微草堂笔记》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晓岚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是纪晓岚晚年在纪晓岚故居中创作的重要作品。

文物保护

2003年12月11日,纪晓岚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秘密联络站(纪晓岚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纪晓岚故居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5、48路,在虎坊桥路口东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7号线,在虎坊桥站下车前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