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

更新时间:2024-09-14 10:35

分型

肛裂分期常有二分法、三分法。

二分法

急、慢性分类法

急性肛裂:指肛管皮肤新鲜裂口,无乳头肥大和哨兵痔。

慢性肛裂:指肛管陈旧裂口,经反复感染后形成溃疡,合并有创缘硬结、乳头肥大和哨兵痔等。

早、晚分类法

早期肛裂:裂口新鲜,尚未形成慢性溃疡,疼痛较轻者。

陈旧性肛裂:裂口已呈梭形溃疡,同时有哨兵痔、肛窦炎或肛乳头肥大,并有周期性疼痛。

三分法

三分法是临床上普通采用的分法,简便实用,明确易行。

病因

总述

肛裂的本质应是缺血性溃疡,肛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生被认为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过程,并在多种病因积累基础上形成。

一般认为最常见的诱因为大便时便秘或反复腹泻引起的肛管损伤,另外精神因素、肛管压力、血供、狭窄等也可成为诱因。

最近认为,内括约肌痉挛即括约肌高张力诱发肛管后中线供血不良是原发性慢性肛裂的重要原因。

发病原因

机械性因素

长期便秘或腹泻使肛管皮肤在外力作用下受损,损伤反复发生,造成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溃疡。

肛管狭窄

先天性肛门畸形,或者因外伤、手术等因素所致肛管狭窄,如排便时粪便干结容易引起肛管皮肤被撕裂,进而诱发肛裂。

血供

肛门内括约肌发生痉挛,肛管内压升高,导致肛管后正中线皮肤血液供应减少,形成缺血性溃疡并影响肛裂的愈合。

感染

以往认为肛管皮肤受外力作用发生裂开后,容易滋生细菌形成溃疡。此外,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肛管后正中部位的肛腺隐窝炎可以蔓延到肛管上皮,进而引起肛裂。但有部分专家认为此类观点证据不足。

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时间的便秘或腹泻、肛门的外伤、肛交或异物自慰、女性的分娩等。炎性肠病、艾滋病、性病(梅毒、衣原体感染等)、肠结核、肛管癌等诱因较少见。

此外,精神紧张可使肛压升高,引起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活动增强,故精神因素可能为肛裂的一个诱因。

流行病学

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流行病学上显示,肛裂在整个人群中都是很常见的,全年总发病率约为0.11%。

肛裂的发病率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差异巨大,在有症状的成年人中,肛裂的患病率大约在1%至5%之间,其中女性稍高于男性。

肛裂在儿童中也相对常见,在幼儿和学龄儿童中,肛裂的患病率较高。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还显示,肛裂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总的来说,肛裂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肛门疾病,但是具体的患病率会受到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症状

总述

肛门疼痛是肛裂最常见的症状,往往在排便后加重,通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因此患者多有“恐便”的心理。肛裂可伴有便血或卫生纸擦拭沾血。

典型症状

疼痛

肛裂的疼痛呈周期性,多由排便引起,在排便时粪块会刺激受损的黏膜引起疼痛,便后片刻疼痛缓解,但随后由于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再导致肛门剧痛。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大腿内侧、会阴处的放射痛,疼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直至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后疼痛缓解。

便血

肛裂患者可以出现便血,其颜色鲜红,但是量少,大多是鲜血附着在大便表面或擦拭肛门的卫生纸带鲜血。

伴随症状

便秘

由于排便会引起肛门疼痛,肛裂患者会不愿去排便,粪便在结肠里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粪便里的水分被吸收,大便会变得干结,导致便秘,而便秘又会加重肛裂,形成恶性循环。

瘙痒

慢性肛裂患者由于肛裂的溃疡面以及皮下瘘分泌物对肛缘皮肤造成刺激,进而产生瘙痒等症状。

就医

总述

肛裂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便秘、排便疼痛、便血等症状时应尽快就诊。

就诊科室

成人应就诊于肛肠科或普外科胃肠、肛肠专业。儿童可就诊于小儿外科。

诊断依据

根据肛裂的疼痛特点、血便、便秘等症状配合体格检查不难做出诊断。

相关检查

专科检查

在首次检查时医生会掰开患者的双臀来视诊肛缘。

急性肛裂慎做指检,指诊注意动作轻柔,多放润滑油,必要时可配合使用盐酸丁卡因凝胶等局部麻醉剂以缓解不适。

医生可通过撕裂处的创缘是否整齐、创面是否新鲜、深度如何、颜色深浅、出血情况等判断是急性肛裂还是慢性肛裂。

肛门镜

诊断困难或有疑问时可酌情使用肛门镜检查。

肠镜

对于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合的肛裂患者可以行肠镜检查,来排除直肠癌和炎性肠病等病变,必要时可以取活检做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相同点:均有排便出血。

不同点: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具体特点如下。

肛瘘

相同点:均有排便疼痛和不适。

不同点:肛瘘通常表现为肛缘任意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引流小孔。探查皮肤小孔会发现一个从肛周皮肤延伸至肛门直肠的通道。瘘道的引流物可能是脓性的,引流不充分会伴发脓肿,引起不适,出现红斑和硬化。而肛裂则没有这种瘘道。

肛周脓肿

相同点:均有肛周疼痛,排便不适。

不同点:肛周脓肿以肛周胀痛等局部症状为主,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对于浅表的肛周脓肿查体可以发现有压痛的肛周红肿,可伴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位置较深的肛周脓肿指诊等肛周检查可无异常发现,依靠穿刺抽出脓液可确诊,必要时可借助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来诊断。

直肠癌

相同点:均有排便时出血。

不同点:早期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以出现下腹部隐痛,常伴有大便性状和习惯改变,可出现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感,低位的直肠癌可以通过指诊触摸到肿块,行电子结肠镜检查通常可以确诊。

治疗

总述

对于急性或初发肛裂患者的初始治疗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在数周之内痊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经久不愈且症状重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引起大便失禁的潜在风险。

急性期治疗

急性肛裂的非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很少有副作用,通常作为一线治疗。比如坐浴、服用车前草纤维或其他膨胀剂,可以联合或不联合应用局部麻醉剂或局部使用激素。

这些干预措施患者容易接受,且副作用少。坐浴和补充纤维素在疼痛缓解方面优于局部使用麻醉剂或激素。

一般治疗

坐浴

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既可以清洁肛门处的皮肤、黏膜,又可以松弛肛门内括约肌并增加肛门黏膜的血流量。将肛门浸入温水中10~15分钟,每日2~3次。

规律排便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进行定时排便。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局部镇痛药物

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以使用局部镇痛药(如利多卡因胶浆等),涂抹患处来减轻疼痛。

泻药

可以通过口服缓泻剂来改善便秘症状,但不宜长时间使用。长时间口服缓泻剂可以引起顽固性便秘、结肠黑变病等疾病。

局部使用血管扩张剂

0.2%的硝酸甘油软膏涂于肛裂处,一日2次,持续5~8周。该药膏可作用于平滑肌,使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肛管压力下降,改善肛裂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肛裂的愈合。该药的副作用是头痛和低血压,且有耐药性。

钙通道阻滞剂

局部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䓬或硝苯地平)治疗肛裂,比局部使用硝酸盐副作用少,治愈率可达65%~95%,但复发率较高。

手术治疗

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的肛裂多属于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目前治疗肛裂的主流手术方式有两种。在所有手术方法中,内括约肌侧切术(LIS)是治疗慢性肛裂的首选方法。

肛门皮瓣技术

是治疗慢性肛裂的一种安全手术选择,适用于肛管皮肤有较大缺损、肛裂合并肛管有明显狭窄且内括约肌切开术后易发生肛门失禁的患者。皮瓣多采用肛管真皮的V-Y成型或房状皮瓣,相对LIS具有较低的愈合率和较少的失禁风险。

对于慢性低压性肛裂,采用肛裂切除联合皮瓣技术可使患者获益。肉毒毒素注射或LIS联合肛管皮瓣技术,可减少术后疼痛,促进创面一期愈合。

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括约肌痉挛是肛裂疼痛及不愈合主要的原因,切断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可以治疗肛裂,治愈率为88%~100%,但是有大便失禁、肛门溢液的风险,肛门失禁率为8%~30%。

中医治疗

中医外治法

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热结肠燥证。治则:清热润肠。例方:新加黄龙汤加减。

湿热下注证。治则:清热利湿。例方:四妙丸加减。

阴(血)虚肠燥证。治则:养阴清热润肠。例方:知柏地黄丸合增液汤。

其他治疗

扩肛

在肛门处使用局部麻醉剂,手指涂抹润滑剂后先用食指扩肛,然后再逐渐深入两根中指,维持扩张约5分钟。

此法复发率较高,可以并发出血、肛周脓肿、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对肛门括约肌功能明显减弱的患者慎用该方法。

肉毒素注射治疗

肉毒素可以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向肛门括约肌注射肉毒素可松弛张力过高的肛门括约肌,继而改善慢性肛裂的血供、促进愈合,但治疗后复发的概率约为40%~50%。

也有文献报道在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大便失禁的概率约为7%。对于局部治疗不敏感且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肉毒素注射可以作为一种备选的治疗方案。

预后

总述

肛裂是一种良性疾病,它所引起的不适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初发者有自愈的可能,大约60%~90%的肛裂患者,在一系列支持治疗后,可在6~8周内痊愈。

治愈性

有部分肛裂患者会出现疾病的迁延不愈或反复的发作(慢性肛裂更容易复发)。对于这些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存在大便失禁的潜在风险。

严重性

并发症

肛周脓肿、肛瘘:长时间不愈合的肛裂可能会导致感染,感染向皮下蔓延可引起肛周脓肿,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肛瘘。

预防及日常护理

日常饮食和生活对于肛裂的预防、治疗和减少复发都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勤饮水,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其他疾病如肠结核、克罗恩病、梅毒等引起的肛裂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复诊。

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不仅对肛裂有较好疗效,对痔疮等其它肛肠疾病也有作用。

发展史

在古代,肛裂被认为是由于体液紊乱或是恶劣的饮食习惯所致。治疗方法多为外用草药或手术切除,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随着医学知识的进步,对肛裂的认识逐渐深入。18世纪末,一名法国外科医生La Peyronie首次提出了外科手术对肛裂进行修复的观点,并开展了相关的手术实践。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镜下手术技术的应用,对肛裂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如今,肛裂的治疗方法已经包括了保守治疗、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选择。

研究进展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是治疗肛裂的一种另外一种选择。肉毒杆菌毒素可以有效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达到松弛肌肉的效果,注射治疗慢性肛裂同样有效。将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到肛门括约肌可以帮助放松高渗肛门括约肌,从而改善慢性肛裂的愈合。

激光对肛裂治疗效果突出,术后修复较快,适用于外痔、肛门皮赘等治疗。对肛裂伴有前哨痔者亦可用激光刀切除、汽化或烧灼凝固。慢性肛裂、溃疡深,后复发作疼痛、不易用保守法治愈者,可采用激光行肛门浅层括约肌侧位切断术。

肛垫移位应包括痔上直肠黏膜、肛柱区、肛梳区的整体下移,肛裂常合并内痔、外痔等,肛垫整体下移可能是肛裂的发病机制;痔上黏膜套扎复位肛垫更加有效,痔上黏膜套扎可部分阻断直肠上动脉对内痔区的血供,肛垫复位可改善痔静脉的回流,进一步改善血管垫小动脉-小静脉吻合的异常扩张。针对肛裂合并前哨痔,可将增生的前哨痔和裂口一并套扎,结扎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新的瘢痕肉芽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来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