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暗示

更新时间:2024-06-29 08:35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

定义

自我暗示是指透过五种感官元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或刺激。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它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看不见的法宝。

成功心理、积极心态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动意识,或者称作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自信意识的来源和成果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样,消极心态、自卑意识,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说,不同的意识与心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识与心态的根源。所以说心态决定命运,正是以心理暗示决定行为这个事实为依据的。

自我暗示可以默不做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的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更可以歌唱或吟诵,每天只要十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抵消我们许多年的思想习惯。自然,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选择积极、夸张的语言和概念,我们就越能够容易地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

为了更好的了解自我暗示的作用,需要先明白暗示的作用,如下:

暗示

一般认为,暗示之所以起作用,是被暗示者不从理智分析,机械地盲目地按接受的意念行事,自以为是自己的决定。这种描述是处于催眠状态,当然易于接受暗示,但不是正常状态下接受暗示的原因。Babinski认为暗示可使癔症发生和治愈。歇斯底里应该称作“pithiatism”———“经信服而治愈的”。他强调“信服”,就是说暗示因信服而起作用。如:催眠师在被催眠者思想中具有权威性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巫医治疗癔症,气功师治疗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也是如此,皆体现了“信服”。信服是思想上做出了完全接受暗示的决定,执行暗示内容的过程则是自我暗示过程。例如:调息入静、意守丹田、以意领气、大小周天、收功等,这些暗示语言皆通过气功信服者练功时自我暗示完成。

相关关系

暗示与自我暗示的关系

谈到暗示,人们就会想到癔症,想到精神刺激。癔症由暗示或精神刺激引发,这是共识。这两种客观因素能否引发癔症取决于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的产生可以不依赖外部暗示自发地主动产生。比如:巫医为人治病,首先经自我暗示,产生附体状态;气功师为人治病,首先得自我暗示,产生以意领气达掌部以发外气疗疾(这里并不讨论他们的真假);二者结束时也是主动自我暗示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我暗示是一种意志活动。

作用

自我暗示在癔症中的作用

我们承认暗示可以使癔症发生和治愈,承认暗示由自我暗示实施,也承认癔症可以由自我暗示发生,理所当然就应该承认自我暗示能使癔症终止。事实上也存在掌握了自我终止癔症发作的患者,而他们大多则自认为“出师”了,成为巫医,改变了原来的状态,提高了社会地位,由于原发获益和继发获益的缘故,使他们能长久处于非病状态。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各种亚文化圈内的“信服”者,经过自我暗示,反复强化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精神症状,组合成各种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因此他们可能是同一人群在不同文化圈内的各自表现,遗憾的是因为“文化隔绝”的缘故无法经试验论证。

自我暗示在精神刺激所引发的癔症中的作用

精神刺激产生应激障碍(反应性精神病),其症状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然而精神刺激诱发的癔症其症状与精神刺激却无相关性,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Beck的认知理论:认知过程联结刺激与反应,要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就必须明白发生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间过程,Ellis将发现中间思维过程称之为ABC技术:A为刺激,C为反应,B即为二者之间的思维过程———自动思维。

运用

理论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清晰的想象促使身体服从它,这正是行为的自然原理。想象实际上控制着所有感知力,感知力又控制着心脏的跳动,而且通过它激活所有生命机能。因而,整个机体是可以被改善的。尽管如此,这个想象无论多么清晰,它也不能改变一只手、一只脚或者其他器官的形态。”

法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émile Coué de la Chataigneraie,1857.02.26~1926.07.02)认为自我暗示方法的两个重点是:

1、想象的主导地位;

2、自我暗示的期望结果必须受限于机体的可能性。

人的行为和力量几乎完全依靠他自身的意识。同潜意识的强大作用相比,意识的作用就如同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岛,经不住狂风暴雨的考验。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喜悦、悲伤、疾病、健康以及所有情感的出发点都存在于自身的潜意识中,那么我们将从逻辑上推论出:我们大脑中产生的每个意念都有实现的趋势。

要点

始终要用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暗示

比如,我们应该说“我现在获得了幸福的爱情”而不说“我将来会得到幸福的爱情”,这并非是自欺欺人,而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每件事物都是首先被人想到,然后才能在客观现实中显现。

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

这是因为“潜意识”不会被否定词暗示。比方说自我暗示减肥时,绝对不能说“我不要胖”,因为这时潜意识得到的暗示不是“不胖”,而是忽略了“不”的胖。所以,在减肥时要说:“我要瘦”。

一般来说,语句越简短,就越有效

始终选择那些对自己感到完全合适的肯定

对一个人有效的肯定,对另一个人也许压根无效。我们所进行的肯定应该是使自己觉得积极,扩张,自在,或是支撑性的,如果不是这样,就试着改动言语,直到感觉合适为止。

进行肯定时,始终要记信我们在创造新的事物

我们不是试图取消或改变新的事物,这样会引起存在者的冲突和挣扎。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接受并处理那些已经存在的事物,但与此同时,每一个时刻我们都开始创造自己确切希望的事物,并获得最幸福的新机会。

肯定并不意味着要抵触或努力改变自己的感受或情绪。接受并体验自己所有的情感是很重要的,包括所谓否定性情感,而不是试着改变它们,在这样做的时候,肯定会帮助我们创造出一个对于生活的新的观念,这会使我们从此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快乐体验。

尽可能努力创造出一种相信的感觉

在进行肯定时,尽可能努力创造出一种相信的感觉,一种它们已经真实存在的感觉,这样将使肯定更加有效。

三个层次

按照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分类,这些暗示和自我暗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即日常所说的狭义的语言文字系统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当十个人都非常真实地重复一句话“你有病,不正常,很厉害,需要去检查”。结果会是什么呢?你真的觉得自己已经有病。然后,真的去医院检查了,而且很可能就检查出疾病。

语言不仅对他人有暗示作用,还有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故意对他人说心情不好,他见一个人就说“我心情不好,别碰我”,说得多了,他真的就心情不好了,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语言有着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力量。当我们讲自信积极时,要在前面加一个“我”字,“我勇敢,我成功”,这就是语言上的自我暗示。

第二个层次

是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人们交流不光通过语言,还通过我们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和表情也是语言,叫做动作语言和表情语言。

如果我对你挥拳头,这个动作表明威胁。如果我对你鼓掌,表明对你欢迎和鼓励。如果你在台上演唱,大家不断地鼓掌,这是大家给你肯定赞扬的暗示,这会使你信心倍增。

这些表情动作都是语言,叫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动作和表情语言对人有非常强烈的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微笑的表情给我们带来好的心情。让我们每天多一点微笑,那么你每天就会快乐一点。因为,微笑是一个良好的暗示。

第三个层次

是环境语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我们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语言、暗示包围之中。展开来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自然每天都在暗示我们。

当我们见到大海,我们受到大海的暗示,心胸不由得开阔;我们见到高山,受到高山的暗示,不由得感到庄严而宁静。

环境暗示是不可抗拒的,不仅在自然环境中是这样,在社会环境中,社会文化同样对我们有暗示作用。当你在黄土高原上生活,你的心态也是跟黄土高原一个调子。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大自然和社会文化融为一体,于是,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暗示。暗示无所不在。“暗示”就像人类的影子,只要有思维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暗示的存在。

消极自我暗示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其中,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使人生活在幻觉当中不能自拔,并做出脱离实际的事情来。消极的自我暗示还可使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形成某种心理定势的作用,为人处事偏听误信,凭直觉办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