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针草

更新时间:2024-04-11 16:39

狼针草(Stipa baicalensis Roshev.)是禾本科、针茅属多年生密丛草本植物。秆直立丛生,高可达80厘米,基部宿存枯萎的叶鞘。叶鞘平滑或糙涩,下部者通常长于节间;基生叶、秆生叶均具睫毛;叶片纵卷成线形,基生叶下面平滑,上面具疏柔毛。圆锥花序基部常藏于叶鞘内,分枝细,直立上举;小穗灰绿色或紫竭色;颖尖披针形,先端细丝状,芒两回膝曲,光亮无毛,边缘微粗糙,芒柱稍扭转,花药黄色,6-10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密丛草本。秆直立丛生,高50-80厘米,具3-4节,基部宿存枯萎的叶鞘。叶鞘平滑或糙涩,下部者通常长于节间;基生叶舌平截或2裂,长0.5-1毫米、秆生叶舌钝圆或2裂,长1.5-2毫米,均具睫毛;叶片纵卷成线形,基生叶长可达40厘米,下面平滑,上面具疏柔毛。

圆锥花序基部常藏于叶鞘内,长20-50厘米,分枝细,直立上举;小穗灰绿色或紫竭色;颖尖披针形,先端细丝状,长2.5-3.5毫米,第一颖具3脉,第二颖具5脉;外稃长11-14毫米,顶端关节处生1圈短毛,背部具贴生成纵行的短毛,基盘尖锐,长约4毫米,密生柔毛,芒两回膝曲,光亮无毛,边缘微粗糙,第一芒柱扭转,长3-5厘米,第二芒柱稍扭转,长1.5-2厘米,芒针长约10厘米;内稃具2脉;花药黄色,长约5毫米。花果期6-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西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区。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700-4000米的山坡和草地。

狼针草属于草甸草原的—种中旱生禾草。性耐寒及干旱。一般见于排水良好的地带性生境,不耐盐碱,从不见于盐渍化土壤上。除做为建群种形成狼针草草原外,也常进入线叶菊草原或羊草草原等其它草地类型中,成为亚优势种。此外,狼针草还可进入田地森林带,成为林缘草地的常见优势种或伴生种。在干草原地区仅散见于山地阴坡。

生长习性

狼针草是一种多年生密丛禾草。通常5-6月开始萌动,7月下旬至8月初旬抽穗开花,8月下旬果实成熟,9月初旬落果,以后逐渐干枯。具有须根系,根量大部分集中于20厘米以上的土层中。叶层高35-45厘米,丛幅直径30-50厘米,在植丛基部常被有多年宿存的枯枝叶,和当年枝叶一起形成紧密的草丛,可保护新芽安全越冬。

繁殖方法

狼针草更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种子繁殖,二是营养繁殖,即以分蘖方式向四周分出新枝,新枝与母株疏离后则形成新的植株,这两种更新方式都普遍存在。

主要价值

狼针草为草原区良好的牧草。一般牛、马、羊均喜食,但羊比牛、马喜食程度较差,四季中以春季适口性最好,夏季和秋季乐食,颖果脱落后适口性又有所提高,冬季残留较好,为草原区家畜的基本饲草。狼针草的颖果成熟时具硬尖和长芒,常常刺伤羊的口腔和皮肤,或混入羊毛,影响皮毛质量,因此,当狼针草果熟期,应另选草场放牧,以避开危害。狼针草对于牛、马等大家畜尚无损害。

根据狼针草的营养成分可列为良好牧草。在抽穗以前,含有较多的粗蛋质,但在结实以后,则急剧下降。粗纤维的含量偏高,结实以后显著升高,因而质地更显得粗老。主要为放牧型牧草,产草量较高(每亩产鲜草135-200千克),草群的适口性良好,是牛和马的优良放牧场,有些地段刈割干草。此外,它的茎叶还可做绳、扫及苫房用。

狼针草的颖果成熟时具硬尖和长芒,会由于加工不当刺伤牛只的口腔和皮肤,因此,狼针草果熟期,牛羊吃了它,草籽很容易扎在舌头上,嚼不着,吐不出。有的牛羊会被扎得满舌都是,痛苦得无法吃草,因而一天比一天消瘦。由于狼针草的有害部分主要是成熟后的针芒,所以要想更好利用它,只能是在其果实成熟之前及时收获,也就是大约在盛夏7月底8月初开始打草,可有效控制其针芒的形成。但其缺点是其种子未成熟便收割,有可能造成来年或多年以后该草的退化,如果遇到大旱之年可能造成草原更加退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