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通古斯语族

更新时间:2023-11-23 18:58

满-通古斯语族,阿尔泰语系的三大语族之一。中国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国外分布在俄罗斯东部、蒙古国

分布和使用人口

 满-通古斯语族分布在中国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国外分布在俄罗斯东部、蒙古国。中国境内有5种语言: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这些语言分布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塔河县富裕县讷河县、嘉荫县同江县、饶河县,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额尔古纳左旗扎兰屯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塔城县、伊宁市、乌鲁木齐市等地。苏联境内有8种语言: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这些语言分布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埃文基自治专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堪察加州马加丹州等地。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只有鄂温克语,分布于巴尔虎地区。另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女真族使用的女真语

满-通古斯语族所包含的语言总数,由于研究者计算的方法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数字。在苏联,把民族自称相同的苏联境内的埃文基语和中国境内的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视作两种语言,把鄂伦春语视作埃文基语的一种话;把民族自称相同的苏联境内的那乃语和中国境内的赫哲语视作同一种语言,把锡伯语视作满语的一个方言。由于鄂伦春、锡伯等语言,在独自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因此,在中国把它们视作独立的语言。

使用满-通古斯语言的民族总人口约445万。其中,中国约439万(1982),苏联约5.64万(1979),蒙古人民共和国1000多。但是,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不使用本民族语;中国的锡伯族,苏联的埃文基、埃文等民族也约有半数人不使用本民族语。因此,满-通古斯语言的使用人口只有7.4万(中国约4.6万,苏联约2.7万,蒙古人民共和国1000多)。不使用本族语的人,在中国改用了汉语,在苏联改用了俄语。 

分类

满-通古斯语言最早的分类是俄国学者Л.什连克于1883年提出的。之后,由于从事语言分类研究的人,对材料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陆续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①1932~1939年苏联北方民族研究所科学考察协会语言学组的分类:

a.北语支或通古斯语支。包括埃文基语(又称通古斯语)和埃文语(又称拉穆特语)。涅基达尔语和索伦语(即鄂温克语)划为埃文基语的方言。

b.南语支或满语支。包括满语、那乃语、乌德盖语。赫哲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划为那乃语的方言。奥罗奇语划为乌德盖语的方言。 

②1954年中国学者罗常培、傅懋对中国境内的满-通古斯语言的分类:

a.通古斯语支。包括索伦语、鄂伦春语。

b.满语支。包括满语、锡伯语、赫哲语。

③1955年苏联学者B.A.阿夫罗林的分类:

a.北语群。包括埃文基语、涅基达尔语、索伦语、埃文语。

b.东语群。包括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奥罗奇语、乌德盖语。

c.西语群。包括满语、女真语

④1958年苏联学者О.П.苏尼克的分类以及1960年苏联学者Г.М.瓦西列维奇所作相似的分类:

a.满语支。包括满语书面语及其锡伯方言或其他方言,女真语(只保留在文献中)。

b.通古斯语支。包括西伯利亚次语支(或埃沃基次语支),包括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索伦语;黑龙江次语支(或那乃次语支),包括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奥罗奇语、乌德盖语。

他们认为,这个分类是综合了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与以前不同的分类名称。 

语言结构

语音

元音a、i、o、u是满-通古斯语族所有语言共有的,在个别语言里还有元音I、e、┐、y。这个语族共同的辅音有b、p、m、W、v、d、t、n、l、r、∫、j、ɡ、k、x。在一些语言里,还有和ɡ、k、x相对立的G、q、χ,和∫相对立的s以及辅音f、h等。通古斯语支的语言有长元音,满语支的语言复元音多。辅音r以及个别语言中的l、ɡ、w、s、x、j不出现在词首。辅音的组合一般不超过两个音素,而且不出现在词首,也很少出现在词中。经常出现在词末的辅音有l、r、n、m,在满语中除状词外只有n。在大多数语言里,词的第一个音节有轻微的重音。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有元音和谐律,但严整程度在各个语言中不一样。共同的规律是,在一个词里出现的元音,要求在舌位的高低(相对意义上的高低)和唇状的圆展方面相互一致。附加成分中的元音也要按照上述要求相互协调。因此,在一些语言里,附加成分中的元音,根据词干元音的不同,可以有4种语音形式。如鄂温克语名词的宾格附加成分,元音有a/o4种。有的语言有3种,如满语动词陈述式过去时附加成分,元音有a/o3种。语音结合产生的语音变化主要在辅音方面。在通古斯语支的一些语言里有大量的辅音同化现象,特别是逆同化现象,如鄂温克语:xurb(牛,宾格)读作[xupp]。 

语法

满-通古斯语言属于使用后加成分的粘着型语言。如鄂伦春语bju(n)(词干)-m:(表大表卑)-l(复数)-w(宾格)-tin(领属)。使用虚词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特别是满语支语言。如满语si(你)xn(城)i(领格)baru(虚词)ɡni(去)ttndr(虚词),bi(我)sini(你)mɡi(虚词)ɡuu(朋友)ɑrɑm(做)ɡni(去)antaka(如何)?(你既然要进城去,我跟你作伴一同去怎么样?)满语支语言一般有5~7个格,而通古斯语支语言的格多至16个左右,其中表示方位意义的格就有好几个。除满语和女真语外,各个语言都有领属范畴。领属附加成分不仅粘附在体词后,还可以粘附在副动词后。个别语言,如锡伯语只有人称领属,没有反身领属。各个语言的复数第一人称代词都有内包式(咱们)和排除式(我们)的区别。除满语支语言外,动词有人称形式。人称附加成分大都起源于相应的人称代词。状词在大多数语言里都很丰富。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从属成分在它所从属的成分前。从句主句前。充当从句谓语的主要是副动词和形动词

词汇

 由于各民族从事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以及历史的发展不同,构成了各个语言词汇的特色。例如,满语里既有反映早期骑射、狩猎和社会组织方面的词,也有入主中原以后不断丰富起来的有关官职、宫廷器用、文化教育方面的词。鄂伦春族长期从事狩猎生产活动,因此有关野兽和毛皮的名称区分得很细,兽皮制品、桦树皮制品的名称也很多。鄂温克族从事畜牧业赫哲族从事渔业,这些特点在词汇中都有反映。各种语言都有丰富的构词附加成分和利用合成法构成的各种类型的复合词,也有利用元音或辅音的交替构成在意义上和词形上相对称的词。此外,不少语言都有一些早期借自蒙古、雅库特等语言的词,俄语和汉语也为这些语言提供了大量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词。

文字

使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民族有12世纪参照汉文笔划创制的女真文、16世纪末参照蒙古文创制的满文,以及18世纪中叶以后在满文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锡伯文。20世纪20年代末在苏联曾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了埃文基文、埃文文、那乃文和乌德盖文(后未使用)。1936~1937年这些文字改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已知的最早文献为女真文《得胜陀颂碑》(118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