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

更新时间:2021-07-09 16:45

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 (Jean-Bertrand Aristide)(1953年7月15日—) 海地政治家、总统。阿里斯蒂德1953年出生在海地的萨尔特鲁,自幼丧父,十几岁时随同母亲和姐姐迁到首都太子港。1979年毕业于海地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经在多米尼加希腊以色列等国深造后,1985年获神学博士。1990年12月当选为海地总统,执政8个月后被军事政变推翻,流亡美国。1994年回国复任总统。1996年2月7日任满卸职。2000年11月再次当选为海地总统。2004年2月海地发生武装叛乱,阿里斯蒂德被迫离职,流亡南非。2011年回国,但他表示日后将不再参与政治,并表示日后会投入教育事业当中。

早年经历

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1953年7月15日生于海地南部的萨尔特鲁,他是黑人,阿里斯蒂德自幼丧父,十几岁时随同母亲和姐姐迁到首都太子港。因受神学教义的影响,少年时受教于太子港雷斯教会学校,青年时期开始研究宗教神学,并考入海地大学攻读心理学,获硕士学位,1982年任太子港圣何塞区大主教,阿里斯蒂德做神父期间,思想进步,在致力于宣传解放神学观点、帮助贫民阶层的同时,他还积极从事政治活动。阿里斯蒂德曾为反独裁的群众提供庇护,为此多次遭到暗算,但均幸免于难。经在多米尼加希腊以色列等国深造后,1985年获神学博士。

竞选总统

1990年12月16日,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海地在比较平稳的气氛中举行了全国大选。这是海地有史以来第一次民主选举,约250万人参加了投票。阿里斯蒂德以“全国改革和民主阵线”的总统候选人参加选举,最后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神父以56%的得票率当选为海地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民选总统。就在这位新总统就职前,杜瓦利埃的残余势力还发动政变并扬言“不让阿里斯蒂德活着进总统府”。叛乱平息了,又一次幸免于难的阿里斯蒂德的威信也由此进一步提高。在竞选中,阿里斯蒂德提出了顺乎民心的纲领,得到了广大中、下层群众的支持;他还多次会晤美国驻海地大使,争取到了美国等西方大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选举同时还选出了若干参议员、众议员以及数百名市政官员。国际舆论对这次大选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这是一次公正和民主的历史性选举,也是海地新时代的开端。

第一次执政

首届民选政府的上台,使人感到海地在政治民主和自由方面的进步。阿里斯蒂德被看成是能真正结束杜瓦利埃家族时代的人物,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都对他寄予很大希望。他上台后急于改变国内严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大刀阔斧的消除杜瓦利埃残余势力的影响、精简政府机构、整顿政府中的腐败和官僚主义、实施土地改革、推动文化普及,以及打击毒品走私等。为了防止出现军人干政,阿里斯蒂德还削减军队的力量,减少军队的预算开支,废除军人在政府中担任部长的制度,批准四分之三的高级将领辞职,并准备将警察从军队中分离出来。这些措施大大损害了军队的利益。1991年9月29日,海地武装部队总司令拉乌尔·塞德拉斯以结束独裁统治,恢复民主政治和法治为由,发动军事政变。刚刚任职数月的阿里斯蒂德被捕,后在美国法国委内瑞拉的干预和调停下,才于同年10月1日起流亡国外。

第二次执政

1994年10月,阿里斯蒂德重新回国执政。回国执政后,为了防止军队干政,于1995年解散了军队,只保留了5000人的警察队伍。同时,阿里斯蒂德的执政态度发生了转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开始在政治上打击异己,致使国内党派之争不断,暴力活动频繁,贪污腐败丑闻时有发生。国内贫富对立的矛盾并未有得到缓解,经济也没有好转,失业率达60%以上,8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后,海地在经济改革特别是私有化问题上,又与美国发生矛盾。阿里斯蒂德反对激进的私有化和大公司私有化,而美国则以海地私有化工作进展不快为由,拒绝向其提供原先答应的460万美元的援助。阿里斯蒂德原本有意在任满后争取连任,但美国表示希望他离开政坛。阿里斯蒂德迫于压力,宣布按期离任。

1996年10月,创建海地政党拉瓦拉斯之家(Fanmi Lavalas),担任总协调人。

第三次执政

2000年,海地举行了总统选举,阿里斯蒂德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总统,于2001年2月宣誓就职。但是反对党一直拒绝承认总统职位和议会的合法性,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和解性措施,但始终未达成和解,导致国际对海地的援助被冻结。

在缺乏反对党派和国际社会支持的情况下,海地的政治局势在2001年~2002年持续恶化。阿里斯蒂德政府试图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包括普遍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等,但由于相关提案在上议院频频受阻、缺乏资金以及政府行政力量软弱等原因而难以付诸实施。社会治安也更加混乱,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2001年7月,发生了对太子港及其他省会警察机构的袭击事件,造成几名警察死亡,10月,几名歹徒向总统府开火。政府指责这两起事件均为反对派所为。此后,阿里斯蒂德的支持者发动了多起暴力事件,有10多名群众被枪杀,许多反对派所持有的房屋被烧毁。由于肇事者是阿里斯蒂德的支持者,人们认为暴力事件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由于警察力量薄弱,在这些事件中,警察无法起到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

2004年2月5日,海地发生反政府武装叛乱。叛乱分子迅速攻克了第四大城市戈纳伊夫,并要求阿里斯蒂德下台。在随后两个多星期内,反政府武装先后攻占了海地角和托尔蒂岛,进而控制了整个北部地区,直逼太子港。2月26日,包围了首都太子港,并拒绝接受其他国家的和解计划,各反对派也要求阿里斯蒂德下台,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普遍要求阿里斯蒂德正视事实,主动下台,2月29日,阿里斯蒂德宣布辞职,前往南非避难。

政策手段

发展教育

1994年,阿里斯蒂德执政后加强了对教育系统的建设,并通过兴建学校,举办扫盲班等改善海地人民受教育的状况。虽然建立了很多学校,但收效甚微,文盲率居高不下。

经济政策

1994年阿里斯蒂德执政时,政府实施了一些稳定和恢复经济的措施,包括稳定经济、开放贸易、改造国企、重建公共部门的行政能力、加强税收力度,以及满足社会最迫切的需要等,这些措施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援助方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外国援助用于这些方面,这些措施最初的收效是积极的,表现为通货膨胀率下降、汇率稳定、外汇储备和税收收入恢复。但是,财政赤字和银行经常项目赤字却增加了,其中1995年的银行经常项目财政赤字达到国内生产总的19%,到1995年底,由于担心影响就业率,政府停止实施项目中有关经济调整的部分,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返回祖国

海地流亡前总统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2011年3月18日上午飞抵海地首都太子港,在机场受到数千名民众欢迎。

受欢迎

18日上午9时许,阿里斯蒂德搭乘的私人飞机降落在太子港国际机场。

阿里斯蒂德一身深色西服,系红蓝条纹领带,在家人和媒体记者陪伴下走下舷梯,笑着向迎接他的支持者挥手致意。

“如果你靠在我胸前,会听到我的心怦怦直跳,向海地吟唱美妙旋律。”

大约3000名支持者聚集在机场内外,或手持条幅标语,或高举阿里斯蒂德头像,或挥舞国旗,或高呼口号,欢迎他结束流亡,返回海地。

德新社记者描述,现场气氛热烈,如同盛大节日。

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和海地警方在机场部署人员,以防万一。

安西托·费利克斯是阿里斯蒂德所属党派“拉瓦拉斯之家”成员。站在欢迎人群中,他告诉路透社记者:“对海地民众而言,这是重要日子。”

吁包容

阿里斯蒂德在机场发表简短讲话。他告诉媒体记者,希望这次“回归”见证海地翻开历史新篇章。

“兄弟姐妹们,(我流亡的)过去7年里我们遥远地交流。现在,我们同在祖国,(让我们)每天携手带给它和平。”

阿里斯蒂德呼吁海地当局更加包容。按他说法,教育有助实现这一目的。

他说,海地当局禁止“拉瓦拉斯之家”推举候选人参加总统选举。这是一种排斥,“如同砍掉坐在身下的那根树杈”。

美联社说,阿里斯蒂德上述说法似乎与之前表态矛盾。

阿里斯蒂德先前说,回国无意扰动政局,影响选举,将投身教育。

谈重建

阿里斯蒂德说,与他2004年离开时相比,如今的海地经历地震重创,满目疮痍,“压在2700万吨废墟下”,重建道路漫长艰辛。

按他说法,他将为灾后重建“做点小贡献”。不过,他没说明贡献具体内容。

美国担忧,阿里斯蒂德在3月20日海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前回国可能引起政局动荡,影响选举结果,先前多次施压,试图阻止后者返回行动。

美国驻海地大使肯尼思·默滕18日晚些时候在微博上发表留言说,美国认为,阿里斯蒂德有权回到自己的国家。“但他将决定(做些什么),如果他想今后在海地扮演积极角色”。

律师热拉尔·皮埃尔说,阿里斯蒂德政治声望颇高,获得民众广泛支持,有能力联合各派力量,“他是唯一能为海地带来团结和尊严的人”。

阿里斯蒂德离开机场后,乘车返家,路上受到众多支持者夹道欢迎。

数以千计支持者后来聚集到他住宅外面,但阿里斯蒂德没有再发表讲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