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蜥

更新时间:2023-09-13 10:37

雪山草蜥,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Lin and Cheng,1981,是蜥蜴科草蜥属的一种动物。体躯干长,为台湾产草蜥属蜥蜴中最大者,但尾巴与身体比例却为台湾产草蜥属蜥蜴中最短者。

形态特征

雪山草蜥外型比台产之同属蜥蜴都粗壮,体躯干最长可达6.8公分左右,尾长最大约达体躯干长2倍左右,体躯干长虽为台湾产草蜥属蜥蜴中最大者,但尾巴与身体比例却为台湾产草蜥属蜥蜴中最短者,舌头有明显分叉,腹面为白色,体色以褐色为主。

生态习性

雪山草蜥为日行性爬虫,主食昆虫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喜于高海拔碎石坡或灌丛间杂之裸露地面活动,一旦受惊吓即躲入碎石堆缝隙或灌丛内。每次可产约2-6枚蛋,孵化期约31天。

雪山草蜥为台湾特有种,亦为台湾最大形的蜥蜴,分布于海拔1800-3500公尺的高山地区,栖息于高山箭竹草原或碎石坡,另在人工开辟的林道两侧亦经常出没,白天活动,捕食昆虫为主,晨间常在石头上晒太阳。

分布范围

雪山草蜥为台湾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3000公尺之台湾中部偏北之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等海拔1800-3500公尺高山的山林地区与箭竹林、草原与碎石坡,亦见於人工林道两侧,本种为台湾特有种,数量稀少。

已知已在小雪山、南湖大山、大禹岭、合欢山、奇莱山及八通关等地发现。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