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米

更新时间:2024-04-17 16:35

贡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由盛产稻米的地方经过对本地优质稻米精心挑选而敬奉给当时给皇帝享用的大米,也称作御米。是对当地稻米的最高褒奖。如: 湖北的京山桥米竹溪贡米、梁港贡米,陕西汉中贡米、城固贡米,宁化河龙贡米,重庆酉阳花田贡米、湖南的鱼泉贡米、东北贡米、湘中贡米、怀远白莲坡贡米,江西的万年贡米宁夏的叶盛贡米。

贡米产区

中国有三大林区,这些林区都是地球的肺。这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称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横断山区等地区。秦岭以南,云贵高原以东,武夷山一带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宁化县河龙乡地处武夷山中段,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树木种类很多。大量的阔叶林区,良好的植被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种植土壤,这里土层深厚肥沃。

京山桥米

京山桥米湖北京山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原产于京山市孙桥镇而得名,其颗粒细长、光洁透明、可口不腻、喷香味美,早在明代就被御定为“贡米”。

京山桥米,不仅是湖北省首个食品类中国名牌,还是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占有湖北大米品牌高端市场60%以上份额。

2020年12月,京山桥米被评为“全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品质特征

京山桥米” 的特点是干,整,熟,白,青梗如玉,腹白极小。并且其颗京山桥米品质特征粒细长、光洁透明,是水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用桥米做的饭松软略糍,喷香扑鼻,可口不腻,营养丰富。而桥米中的极品是“洋西早”品种。

京山桥米的稻谷颗粒园实,米白质重,或蒸米饭,或煮稠粥,雪白一片,喷香馋人,食之似糯不腻口,如粳不稀软,较”691”中稻为糍,比”国际稻”见香,能开脾胃,增食欲,营养丰富,且出米率非常高,能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历史上曾是朝贡皇帝的御米。

产地环境

京山桥米的优质,来源于桥米产田优质的土壤。据有关专家对当地桥米产田土壤土质的分析,桥米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都明显优于周边其他地区的产田。其优良的土壤,使得早在明代就做为贡米的“京山桥米”,不仅外观上粒粒饱满,光亮,内质上更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就京山全境来说,其种植环境优势是:一是京山地理位置处于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二是独特的土壤条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铁的含量比较高。灌溉的水源来自山涧的温泉水,含有丰富的铁硒等元素。三是生长周期长,有着充足的日照条件。

相关传说

据说明朝嘉靖降世时,啼哭不止,老兴王一家惊恐万状,出榜招医。恰好武当山真武大帝云游到此,揭榜进府,伏在嘉靖耳边说:“莫愁,莫愁!贫道为你去寻粮食。”嘉靖当即止住了哭声。真武大帝走遍了承天府衙(即今钟祥县城)周围山头田地,皆不如意,最后选定了京山城西的这条山冲,用脚板踏了踏,手指按了按,成了几十块田。当嘉靖开始吃饭时,果然只吃这山冲产的大米,以后进京当了皇帝,仍一直吃这里的米。这几十块田无论风调雨顺,还是旱涝灾害,总产增不过五石,减不过十石,据说是由于皇宫中添人减人的原因。人们觉得巧,将它取名“巧米”。因产地孙桥与此谐音,被叫成了“桥米”。

原产地保护

公文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第198号(2004-12-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京山桥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即2004年12月23日起对京山桥米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河龙贡米

河龙贡米因产自宁化县河龙乡而闻名,后推广至该县全境广泛种植,是宁化县历史悠久、极富特色的农产品,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被列为贡米,已有千年历史。

据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宁化县志》载:伊盆,宁化人,为人豪毅,耿耿有烈士风。1004年,转运使李住起解梅州银绢,本州委通判胡某赍至本都武曲桥锡源驿(今河龙乡)疾故,奉官茔葬。伊公慨然诣县自陈曰:“解官本为朝廷重务,客死吾土,某现充保长,亦草莽臣也,愿换牒代解。”县许之。至汴京,适逢皇太子生,上大悦,以覃赐敕一道,骏马一骑,剑一口,命其出镇柳州。时南蛮不共。公领军勇夺前驱,血战破贼,所向倒戈。事平凯奏。卒于官,以功特赠银青光禄大夫。伊盆在代解银绢时,随带家乡大米,一路食用。到京之后,在交付银绢时,把随带的大米一并奉上,以御食用。皇帝食后大喜,甚赞河龙大米质优味佳,并令每年征收进贡,“河龙贡米”便由此扬名。河龙乡上伊村口有一座古庙叫“伊公庙”,供奉伊盆夫妇,一直香火不断。

花田贡米

花田贡米,主产于海拔800米的重庆酉阳县花田乡,稻米脆酥油糯,滑而不腻,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质白如玉,花田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水质优良。花田人在种植水稻上一直坚持采用传统方式:用农家肥和青绿肥发酵后下田做底肥,用草木灰追肥;灭虫常用老式灭蛾灯和草药制剂喷洒,用中草药制剂和石灰灭菌杀虫。因而生产出的大米油润光滑、颗粒均匀、营养丰富、口感极佳。近3年来,有机认证技术人员多次前去检查,对贡米的生产、加工、标识、包装、销售、管理等环节都严格把关,并不定时地到贡米基地进行抽样化验。几经考验,“花田贡米”最终获得认证证书

花田地理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生长期地处武陵亚热带,利于稻谷中有机质的积累,因此谷粒饱满,味道甜美,口感好,而且,很多大米的品质都可以与东北大米泰国香米等外地优质大米相媲美。

花田贡米经过有机认证技术人员3年多检查测试,对贡米的生产、加工、标识、包装、销售、管理等环节都严格认证把关,并不定时地到参考资料贡米基地进行抽样化验。几经考验,“花田贡米”最终获得认证证书。

富全贡米

相传,古蜀下南道,叙州府,富顺县,下西路,王正乡,胡坳场,蒲殿蒲湾(今沿滩区富全镇蒲殿村四组蒲湾),有一蒲姓人家,家财万贯,乐善好施。其子功名高中,入阁拜相,人称“蒲阁老”。

据传,“蒲阁老”在京入阁拜相任职期间,曾带家乡蒲湾周围粮田所产之米进京。赠于同僚好友。食之,饭香扑鼻,争相赞誉。聖上闻之,食后下旨将此米进贡大内,每年百担。故称“贡米”。

竹溪贡米

竹溪贡米,有1300多年的进贡历史。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刚做皇帝不到两个月的中宗李显,被母后武则天裴炎等权贵废为庐陵王。是年四月,李显被流放到房州(今房县)。28岁的庐陵王(李显生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在母后派出的亲信监视下,带着少数几名家眷,来到了蛮荒的房州——素有“千里房州”之称的房县(包括现神农架林区)。这里林海茫茫、人烟稀少,即使白天也有成群虎豹和“野人”出没。刚刚躲过母后屠刀的李显,只好在严密的监视下,到房州周边地区惊魂不定的游荡。好在庐陵王乃李氏谪传,地方官员总是礼敬有加。

是年秋天,李显巡游到古上庸属地竹溪,当地官员倾其所能,尽心尽意招待庐陵王李显和王妃韦氏。李显夫妇心思重重,哪来食欲,满桌山珍如同嚼蜡。突然,他们被冒着热气,透着芳香,犹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的大米饭所吸引,食欲大振,连吃了几碗。饭后,李显询问此饭何来?地方官员如实禀报,此饭乃邑地彭裕沟大米所烹。于是,李显就有了敬献大米讨好母后之念,意即儿臣虽被发配深山,仍思母后饮食起居之安。

李显精选竹溪彭裕沟大米,连同当地农人收集留存双穗稻谷实物,附上请安表章,派人专程呈送到京都长安。是年冬天,太后武则天首先见到双穗水稻,立视为天降祥瑞。及至见到呈上的大米,发现粒粒温润如玉,忙命御厨烹之。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呈在武氏手上,扑鼻的香气顿使她满口生浸。入口食之,粘而不糯,松而不软,醇香满腔,回味无穷。立刻凤颜大悦,急忙命人呈上李显请安表章,方知此米来源。随即诏命,岁岁纳贡。

庐陵王发配流放14年,年年督办贡米事宜。母后武则天每每食用贡米,总能想到三王子李显,常常能够唤醒一代女皇的母爱之心。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深知自己临近日落西山,感念三子庐陵王14年的眷眷仁孝之心,便还位于中宗李显,复唐国号,从而开启了大唐开元盛世

值得一提的是:武氏则天,自食用儿子进贡的竹溪大米后、日见神清气爽。虽年过花甲,但白发渐青,其容颜犹如三八少妇,且性如狼虎,至古稀高龄还演绎了无数风流奇情。

历史变迁,朝代更迭。不变的是竹溪贡米进贡的历程。自唐以来,竹溪人民在自己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年年将优质大米进贡给皇上。贡米成为地方官员升迁的引路旗帜,成为达官贵人互相攀比的法码。

二十一世纪初,竹溪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竹溪战略。原生态的竹溪贡米再次焕发出它夺目的青春。自2008年开始,竹溪县委、县人民政府将贡米作为全县优势资源进行开发,着力打造万亩贡米基地建设。严格按照传统有机生态耕作方式生产贡米,致力恢复原生态贡米的历史品质。顺利注册了贡米商标,通过了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国家批复了贡米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到2011年,以竹溪县中峰镇为核心的贡米基地面积达到10000亩,产量6000吨,销售收入8500万元,与常规大米每公斤销售单价3-5元相比,贡米基地亩平增收600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80元。2012年春夏之交,该镇已落实贡米基地栽植20000亩。根据《竹溪县有机贡米产业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竹溪贡米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单项农民人均增收将达到1000元以上。同时,为做好“农企”对接工作,竹溪已建成两家投资千万元贡米加工企业。加工企业立足全县贡米基地,面向全国市场,实现基地生产精品加工销售服务文化传承等高端“集团化”经营模式

梁港贡米

位于江汉平原东部的武汉,地理资源丰富,有山有湖。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让这个大城市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黄陂区在武汉市北部,是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区,有1430年的建城史,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从地理环境来看,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黄陂还有一宝:梁港贡米。梁港贡米已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明朝,湖广省(古时指湖北、湖南二地)通令各府选备地方特产进贡朝庭。物色特产的官员到黄陂后,当地乡绅告之“梁港稻谷粒饱、质重”。现场一称,梁港稻谷每斗比他地同类谷物重3斤有余。碾米煮饭,米仍“质白如玉,颗形如梭”,饭则“质软不腻,清香四溢”,粥则“汤稠香浓,回味绵长。”官员连连称赞:“梁港米堪称米中珍品也。”后经层层禀报,湖广省将梁港大米定为进奉明廷之贡品。

梁港,即梁家港,是黄陂区前川街道梁港村的一个自然湾村。村里有条起源于名为九子墩的小河,西往东流到梁家港村东头后,又急转90度弯向北流走。九子墩小河的冲积,形成了村前田地里特异的土质。黄陂土肥站的测试分析显示,耕层土为中壤-轻壤,土种为马肝泥田PH值为5.5,有机质全氮含量都适合水稻的生长。

除了土壤,前川地区的气候,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好条件。气象资料显示,梁家港多年平均日气温16.5度,年降雨量1195毫米,年日照数1903小时,无霜期251天,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具备良好的水稻生产小气候

如此特别的地理条件,让梁家港成为水稻生长的宝地,其产出的大米,自然也为高品质的贡米。

万年贡米

原产于江西万年县裴梅镇荷桥山区,只生长在山脚下雷公河旁的几亩水田里,属野生稻,一年栽一季,全生育期175天。因只有特定的几亩地种植出来才能称为万年贡米,因此产量稀少,但米质独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来实地考察过。起源于南北朝。因“代代耕种,岁岁纳贡”而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

全生育期155-170d,株高127-139cm,株型适中,剑叶狭长挺直,叶色叶鞘色绿,成熟时粒色好,穗长26cm,每穗粒数136粒,结实率89%,千粒重28g,粒形式椭圆,白芒,芒长21mm左右,颖秆色黄。  万年贡米,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异,营养丰富,颗粒大,体细长,颗形如梭,米色似玉。用其做饭,质软不腻,味道浓香;以贡米为原料酿酒,浓而不烈。其米、其酒都品质优良,别具风味。誉盖五谷之首。经测定,万年贡米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且含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堪称米中珍品。

东北贡米

辽宁省东部浑江中下游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本地空气、水质、土质没有三废污染的自然环境,在秀美的山川种出了农业精品——AA级稻米。桓仁满族自治县是天然次生林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1.9%,水土保持及土壤有机含量高,夏末初秋昼夜温差大,适合水稻生长。因此,10多年来该县一直是省政府确定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生产的稻米营养丰富,色泽光亮,口感清香。1998年桓仁县农牧业局的科技人员在原A级绿色食品稻米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栽植又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使用的“AA级”绿色食品标志,这是国内首家取得也是唯一取得此殊荣的绿色食品稻米。

湘中贡米

紫鹊界秦人梯田,位于湖南新化县水车镇奉家镇文田镇。它始于秦汉,盛于宋元,成于明清。它集云

南哈尼梯田的大气、广西龙胜梯田的壮美、菲律宾巴拉韦梯田的险峻和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于一身。总面积近6万亩,集中成片的有2万余亩,坡度在25-40度,最陡达50度以上,且层层叠叠于海拔500米1100米之间,共400余级,蔚为壮观。其中最为神奇的是,紫鹊界梯田区域偌大的地方竟无一方水塘,一条溪涧,但是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属于基岩裂隙,富含矿物质的水顺着岩石缝隙喷涌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天然灌溉系统自然景观。这神奇的自然地貌,成就了紫鹊界秦人梯田的千古一绝。

紫鹊界梯田利用地下矿泉水灌溉,旱涝保收,加上位于海拔500到1000米之间,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所以这里生产的紫香米不但香软可口,而且富含各种有益的矿物质,弥足珍贵。清朝的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就是因为吃了这里的紫香米所以就一见钟情,将这里的米列为贡米,成为皇家高贵的象征。

白莲坡

白莲坡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于怀远县找郢乡(今白莲坡镇茆塘村一带。

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茆塘找郢一带,但见这里无垠稻田中簇簇白莲盛开,问一老者得知,此地乃“白莲坡”,盛产优质大米,色香味美,煮之能挑三层皮。便令取之做粥,尝之果然味美元比,龙颜大悦,御赐“白莲坡贡米”,作为进贡皇宫的御米。据史料载:清御膳食谱的“八珍糕”第一位即是芡米。又一传说至嘉庆年间,皇帝钦定的白莲坡芡米为贡品,“白莲坡贡米”由此名扬海内。因此找郢乡后改名白莲坡镇。

宁夏叶盛

宁夏水稻产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濒临内蒙古阿拉善半荒漠,是历史上久谓的“边漠”、“朔方”之地,年降雨量仅约及蒸发量的九分之一。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为什么竟得以盛产大米?究其原因,主要应归功于黄河之利。滔滔的黄河穿过甘肃黑山峡,便滚滚来到宁夏。它飞泻香山峡谷,奔腾银川平原,回转石嘴山市以北,流程约四百公里才依恋离开宁夏。黄河的到来,为宁夏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黄自流灌溉,使宁夏成为中华民族得以最早开发、富蔗的区域之一。

宁夏大米粳米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二千一百多年前,宁夏地区的黄河两岸即开始屯垦。从青铜峡黄河东岸引水,流经吴忠市、灵武市的秦渠,相传就是那个时代开凿的。到了两汉时期,又开挖了汉伯渠、汉延渠、古唐徕渠等,使水田面积突破了百万亩,“地近荒漠”的宁夏变得沃野千里,谷稼殷实。至迟在隋朝(公元六一八年前),这一带即有“塞北江南”之称。《嘉靖宁夏新志》载:“宁夏左黄河,右贺兰,山川形胜,鱼盐水利,在在有之......塞北一小江南也!”

由上可见,宁夏栽植水稻的历史已十分悠久。其起始的确切年代虽以无从考察,但《宋史》(卷四百六十八)中即有“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甘、凉之间,则以诸河为溉......岁无旱涝之虞”的记载,足见千年前宁夏地区的水稻种植业已相当发达。解放之后,特别是一九六O年建成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拦河大坝,把黄河水位抬高二十米,结束了银川平原二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使古老的灌区焕发了青春。

宁夏大米不仅产量丰盈,而且也以品优质佳而著称。宁夏大米齐备了“粒圆、色洁、油润、味香”四大优点,而且蛋白质、脂肪含量尤高,极富营养价值。用其蒸制的米饭,洁白如脂,粒粒晶莹,粘而不腻,油润香口,与著名的天津“小站米”可媲美共荣。特别是青铜峡市叶盛堡一带的“叶胜白皮大稻”,加工后的精米,光映半透,粒腴丰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